可以根據臨床表現、出現的持續時間、體格檢查、膽紅素檢查、肝功能檢查等方式判斷是否是母乳性黃疸。經過診斷確認后,如果癥狀比較嚴重,應及時就醫治療。
1、臨床表現:
母乳性黃疸通常發生于純母乳喂養或以母乳喂養為主的新生兒,臨床表現主要為皮膚黃染,一般無其他明顯的不適。
2、出現的持續時間:
母乳性黃疸通常在新生兒出生后3~5天后出現,約2周時達到高峰,然后會逐漸的下降,若繼續母乳喂養,黃疸可延續4~12周才可消退。
3、體格檢查:
醫生主要會通過觀察患兒的皮膚、眼結膜的顏色,以及觀察患者身體的發育情況進行初步的判斷。
4、膽紅素檢查:
患有母乳性黃疸時,新生兒的血清膽紅素水平一般會大于342μmol/L。停止母乳喂養后,血清膽紅素的水平會逐漸的下降。
5、肝功能檢查:
母乳性黃疸通常與肝損害無關,所以如果是母乳性黃疸,一般肝功能正常。
母乳性黃疸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療,在停喂母乳20~48小時后可明顯的減輕。如果膽紅素水平達到了光療標準時,可以在醫生的操作下采用光療箱或者光療燈等設備照射皮膚,促使黃疸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