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學救治中,大量輸血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但同時也可能伴隨一系列不良反應。了解這些不良反應,對于確保患者安全至關重要。
大量輸血可能導致的不良反應主要有循環負荷過重、發熱反應以及代謝異常。循環負荷過重是由于短時間內輸入大量血液,增加了心臟的負擔,可能導致心力衰竭,表現為呼吸困難、咳粉紅色泡沫痰等癥狀。發熱反應常因輸入的血液中含有白細胞等抗原物質,刺激機體產生免疫反應而發熱。代謝異常包括高鉀血癥和酸堿平衡失調,高鉀血癥可引發心臟驟停,而酸堿失衡則可能影響機體正常生理功能。
大量輸血還可能引發過敏反應、低體溫以及傳播性疾病的風險。過敏反應通常與輸入血液中的蛋白質或其他成分有關,嚴重時可導致過敏性休克。低體溫則是由于輸入的庫存血液溫度較低,大量快速輸入可引起患者體溫下降,出現寒戰等癥狀。雖然現代采血和輸血技術已大大降低了傳播性疾病的風險,但仍需警惕。
在面對大量輸血不良反應時,醫務人員會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如使用抗過敏藥物、調整輸血速度、保暖措施以及密切監測患者生命體征等。
輸血是一把雙刃劍,既能救命,也可能帶來風險。患者在接受輸血治療時,應充分了解并權衡其利弊,同時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如有任何不適,應立即告知醫務人員,以確保得到及時有效的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