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卵圓孔未閉,作為一種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病,其發生機制及潛在危害不容忽視。究竟什么是心臟卵圓孔未閉?下面就來一探究竟。
心臟卵圓孔未閉是指胎兒時期心臟房間隔上的一個通道在出生后未能正常閉合。在胎兒時期,卵圓孔是胎兒血液循環的重要通道,允許血液從右心房流向左心房,以繞過未完全發育的肺循環。一般情況下,嬰兒出生后隨著肺循環的建立,卵圓孔會逐漸閉合。然而,有部分人卵圓孔未能完全閉合,就形成了卵圓孔未閉。
卵圓孔未閉可能會導致一些不良后果。一方面,未閉合的卵圓孔可能會使右心房的血液分流到左心房,從而引起偏頭痛、頭暈等癥狀。另一方面,當身體處于特殊狀態時,如潛水、咳嗽、打噴嚏等,可能會導致右心房壓力升高,未閉合的卵圓孔可能會使來自靜脈系統的栓子進入左心房,進而到達腦部或其他器官,增加發生腦卒中和其他栓塞性疾病的風險。
針對這種疾病,可以采取以下治療方法:
1、介入封堵術:通過血管將封堵器輸送至心臟卵圓孔部位,展開封堵器封堵卵圓孔。原理是利用封堵器的特殊材質和結構,在心臟內部形成物理屏障,阻止血液在卵圓孔處的異常分流,恢復正常的心臟血流動力學。這種手術創傷小、恢復快,是目前較為常用的治療方法之一。
2、外科手術修補:主要是開胸進行卵圓孔的直接縫合修補。原理是在直視下對未閉合的卵圓孔進行縫合,確保房間隔的完整性。雖然外科手術的創傷相對較大,但對于一些復雜情況或不適合介入治療的患者,仍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手段。
讀完本文,如果你還有任何疑問或想了解的內容,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與大家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