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過敏如果沒有使用藥物,是可以繼續喂奶的,如果使用藥物了,則需要根據具體藥物決定是否繼續喂奶。
哺乳期的媽媽如果過敏是因為接觸了某種過敏原,會表現為皮膚瘙癢、起紅疹、皮膚紅腫、疼痛,有時還會有水皰,水皰破裂可導致滲出、糜爛等。還可導致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出現打噴嚏、流鼻涕、鼻塞、咳嗽、喘息等。
癥狀輕微的患者可以不用特殊處理,觀察即可,有些過敏癥狀可自行恢復,此時是不影響喂奶的。如果過敏的癥狀比較嚴重,則需要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抗組胺藥物治療,可以口服氯雷他定、馬來酸氯苯那敏等,此時是不建議繼續喂奶的;如果使用的是激素類藥物,例如潑尼松等,也建議停止喂奶;如果使用的是外用藥物,例如爐甘石洗劑,一般是不影響喂奶的。所以用藥時能否喂奶需要咨詢醫生,由醫生根據用藥情況做出判斷。
出現過敏癥狀要明確過敏原、遠離過敏原,還要保持周圍環境清潔舒適,促進疾病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