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粒細胞減少是指血液中中性粒細胞的數量低于正常范圍。中性粒細胞是白細胞的一種,在免疫系統中扮演著關鍵角色,幫助人體抵抗感染和炎癥。當中性粒細胞數量減少時,人體的抗感染能力會下降,容易受到各種病原體的侵害。
導致中性粒細胞減少的原因有多種,以下列舉幾種常見情況:
1、感染因素
某些病毒或細菌感染,如流感、病毒性肝炎等,可能導致中性粒細胞減少,這些病原體直接影響中性粒細胞的生成或加速其破壞。
2、藥物因素
多種藥物可引起中性粒細胞減少,例如,抗腫瘤藥物如環磷酰胺、長春新堿等,會通過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導致中性粒細胞減少。此外,解熱鎮痛藥,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以及抗甲狀腺藥物也可能引起中性粒細胞減少。
3、骨髓疾病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白血病等骨髓疾病會干擾中性粒細胞的正常生成,導致其在血液中的數量減少。
4、自身免疫性疾病
系統性紅斑狼瘡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引起中性粒細胞破壞過多,從而減少其在血液中的數量。
5、其他因素
年齡、遺傳因素、營養不良以及物理和化學損傷,如X射線、化學物質苯等,也可能導致中性粒細胞減少。
中性粒細胞減少會影響人體的免疫防御能力,因此,一旦出現此情況應及時就醫,找出原因并進行針對性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