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臨床上指發熱。爬山后發熱考慮是細菌性感冒、甲型流感、支原體肺炎、風濕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等原因引起的,建議及時就醫,完善相關檢查,明確病因治療。
1、細菌性感冒:
如果爬山過程中穿著衣物過薄,受到冷空氣刺激后容易患有該疾病,患病后細菌會對上呼吸道造成刺激,從而引起咳嗽、咽痛等癥狀,也會使體內的產熱大于散熱引起發熱。可以遵醫囑在飯前或飯后口服阿莫西林膠囊、頭孢克肟顆粒、頭孢呋辛酯顆粒等藥物治療,恢復期間也需要加強保暖工作。
2、甲型流感:
屬于傳染性疾病,如果在爬山的過程中與患者直接或間接接觸則會誘發疾病。患病后隨著甲型流感病毒數量的不斷增多,會在體內產生致熱因子,可以作用于體溫調節中樞,引起發熱,還會伴有流鼻涕、全身乏力等癥狀。可以遵醫囑使用利巴韋林顆粒、磷酸奧司他韋顆粒、鹽酸伐昔洛韋膠囊等抗病毒藥物治療。恢復期間可以適量的喝些溫開水、蘋果汁、橙汁等,可以為身體補充水分能夠降低電解質紊亂現象出現。
3、支原體肺炎:
該病是由肺炎支原體感染所引起的疾病,患病后會在肺部產生炎性滲出物,主要表現為咳嗽、咳痰等癥狀,也會使體內的產熱與散熱失衡,從而引起發熱。可以用毛巾包裹冰袋,對額頭或腋下進行冷敷,能夠發揮降溫作用,也可以遵醫囑利用溫水送服阿奇霉素顆粒、鹽酸左氧氟沙星膠囊、四環素片等藥物治療,在治療期間需要規范佩戴口罩,避免去往人員密集的場所,以免出現疾病傳播或交叉感染。
4、風濕性關節炎:
該病主要與A組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有關,通常會出現關節疼痛、腫脹等現象,而在爬山的過程中會因為關節活動過度而加重不適癥狀,也有可能會伴有不規則發熱。可以遵醫囑使用甲氨蝶呤片、來氟米特片、硫酸羥氯喹片藥物治療,在恢復期間需要多注意休息,也需要避免呆在潮濕陰暗的環境中,以免延長恢復期。
5、系統性紅斑狼瘡:
屬于自身免疫性疾病,通常會累及身體多個結締組織以及器官,也會導致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功能改變,從而引起發熱,爬山屬于劇烈活動,患病后進行該項活動也容易導致病情加重或遷延不愈。可以遵醫囑口服醋酸地塞米松片、醋酸潑尼松片、甲潑尼龍片等糖皮質激素藥物治療,平時可以適量的吃些高蛋白質、高維生素類的食物,比如雞蛋、牛肉、芹菜等,合理的飲食習慣能夠為身體恢復提供有利條件。
爬山后若有不適癥狀,需要盡快明確病因,不可以盲目輕信偏方或濫用藥物,以免影響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