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臨床上指乙型病毒性肝炎。患有乙型病毒性肝炎一般可以懷孕。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所引起的肝臟疾病,此疾病可以經血液傳播、母嬰傳播,也可以通過性接觸傳播。患病后隨著乙型肝炎病毒數量的不斷增多,會導致肝臟功能下降,可出現持續性或陣發性乏力、頭暈、食欲減退等癥狀。一般及時治療后可以控制病情,通常不會對生殖系統造成不可逆的損傷,也并不會影響自身精子或卵子的活性以及質量,此疾病也并不屬于遺傳性疾病,所以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通常可以懷孕,但是在懷孕時也應做好母嬰阻斷,新生兒出生后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注射乙型肝炎病毒疫苗,能夠刺激身體產生相應的抗體,從而達到預防此疾病的作用。
患有乙型病毒性肝炎一般可以去醫院感染科或肝病科就診,可以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拉米夫定片、恩替卡韋片、富馬酸替諾福韋二吡呋酯片等藥物治療。患者在恢復期間應多注意休息,合理飲食,也應樹立正確的疾病觀念,如果懷孕后應遵醫囑定期去醫院進行產檢,可了解胎兒的生長和發育是否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