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溶血性黃疸是由于大量紅細胞破壞形成大量的非結合膽紅素,超過肝細胞的攝取、結合與排泌的能力以及由于溶血造成的貧血、缺氧和紅細胞破壞產物的毒性作用,削弱了肝細胞對膽紅素的代謝功能,使非結合膽紅素在血中潴留,超過正常的水平而出現的黃疸。臨床表現主要為貧血、皮膚黏膜、鞏膜黃染和血紅蛋白尿等。
1、貧血:與溶血導致大量紅細胞被破壞有關,患者會產生缺氧,紅細胞無法輸送氧氣和營養物質可出現頭痛、眩暈、萎靡、暈厥等癥狀,輕度貧血時出現呼吸加快加深、重度貧血可有氣短甚至端坐呼吸等癥狀。治療以清除病因,糾正溶血為主。
2、皮膚黏膜、鞏膜黃染:與高膽紅素血代謝異常有關,治療可以采用光照療法,降低血清膽紅素,連續監測血清膽紅素,光照療法無效者應進行換血治療,或者在醫生指導下使用藥物治療,比如盡早靜脈注射丙種球蛋白或者輸入白蛋白等血液制劑增加游離膽紅素的聯結,減少膽紅素腦病的發生。
3、血紅蛋白尿:與肝處理增多的尿膽原的能力降低有關,血中尿膽原增加,從腎臟排出,尿呈醬油色或茶色,嚴重可導致急性腎功能衰竭。治療以保護腎功能為主,比如可以在醫生指導下使用5%碳酸氫鈉使尿液堿化,促使血紅蛋白結晶溶解,防止堵塞腎臟中的腎小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