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次艾灸之間時間應間隔一天至兩天,否則容易對身體健康產生負面的影響。
艾灸是中醫中比較常見的外治方法,在艾灸的過程中會點燃艾柱或者艾條,使其產生一定的熱力,刺激局部的穴位,以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如果出現了腹瀉、風濕痹痛等身體不適,可以去正規的醫療機構,在專業醫生的操作下進行艾灸。但是兩次艾灸的間隔時間應在一天至兩天,如果過于頻繁的艾灸,可能會導致皮膚屏障功能受損,容易引起灼傷。間隔一段時間再進行艾灸,可以使身體有足夠的時間進行調整。
如果在艾灸過程中出現了身體不適,應及時告知醫生。艾灸后局部毛孔處于張開的狀態,因此短時間內應避免洗澡,否則寒氣容易通過毛孔進入到體內,引起著涼。艾灸后還需要注意保持皮膚的干燥和清潔,以免引起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