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起病緩慢且隱匿,通常早期沒有什么癥狀表現,往往在發生心、腦、腎等心血管并發癥時才被發現。部分患者會出現頭暈、頭痛、頸項板緊、疲勞、心悸、視物模糊等癥狀。高血壓是腦血管病和腎臟損害的重要危險因素,若血壓控制不好,容易大大提升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風險。通常需在1~4周內測量2~3次血壓,非同日三次診室血壓≥140/90mmHg診斷為高血壓。在確診患有高血壓時就應及時進行降壓治療,患者可以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降壓藥物。臨床優先使用長效降壓藥,常用的有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可以24小時平穩控制清晨及夜間血壓,且氨氯地平是左右雙旋結構,左旋用來降血壓,右旋有保護血管內皮的作用,有助于降低心腦血管事件發生風險。此外常用的降壓藥還有卡托普利、阿替洛爾等,如需聯合用藥,需要咨詢醫生。
高血壓與生活方式關系密切,情緒刺激等都容易導致血壓升高。建議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保持平穩的心理狀態,糾正不良的生活方式,養成合理作息時間,保證充足的睡眠,避免過度勞累。同時也要遵醫囑正確用藥,不可私自停藥或增減藥量,避免疾病進展或產生不良影響,并注意持續監測血壓變化,尤其需關注清晨血壓。
如需用藥,或者想要了解更多的專業用藥知識,可以咨詢專業的醫生或者藥師,在其指導下合理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