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鈉的正常值范圍是135~145mmol/L。這一數值是評估人體內環境電解質平衡的關鍵指標,對于維持細胞正常功能和機體健康至關重要。
血清鈉是指血液中鈉離子的濃度,它與其他電解質如鉀、氯等共同維持著細胞內外液的滲透壓平衡。當血清鈉濃度低于135mmol/L時,被定義為低鈉血癥,可能由缺鈉性、心室性、轉移性或特發性原因引起。患者可能會出現頭暈、疲乏、手足麻木等癥狀,嚴重時甚至可能引發神志不清、呼吸困難乃至昏迷。
相反,當血清鈉濃度超過145mmol/L時,則被稱為高鈉血癥,多見于濃縮性或潴留性情況。高鈉血癥可能由嚴重脫水、大量出汗、高熱等狀況引發,也可能與原發性皮質功能亢進、醛固酮增多癥等疾病相關。患者可能會表現出高滲性脫水癥狀,以及腦性高血鈉的相關癥狀。
在治療高鈉或低鈉血癥時,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案。可能涉及的治療措施包括調整飲食中的鈉鹽攝入、使用利尿劑以調節體液平衡,或者在嚴重情況下采取靜脈輸液等緊急處理措施。需要注意的是,任何治療都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患者不應自行調整藥物用量或治療方案。
除了藥物治療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應注意維持電解質的平衡。合理飲食、適量運動、避免長時間暴露在高溫環境中,以及定期監測電解質水平,都是預防血清鈉異常的重要措施。如果發現血清鈉濃度異常,應及時就醫,以便得到專業的診斷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