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膜息肉,醫學上稱為子宮內膜息肉,是一種常見的婦科疾病。它們通常呈現為子宮內膜上的小突起,可以是帶狀或簇狀生長。這些息肉由子宮內膜腺體、間質和血管組成,大小形態各異,有的單發,有的多發。
在形態上,內膜息肉可能呈現為小至1~2毫米的點狀突起,大者甚至可以充滿整個宮腔。它們的外形可能因病情發展而有所變化,初起時基底較寬,隨后可能逐漸形成蒂狀。息肉的表面通常光滑,顏色與周圍子宮內膜相似。
內膜息肉的形成多與患者體內雌激素水平過高有關,長期刺激子宮內膜導致過度生長。此外,慢性炎癥的長期刺激也是息肉產生的一個重要因素。患者可能會出現月經不規律、異常陰道出血、痛經等癥狀,嚴重時甚至可能影響受孕。
在治療方面,對于直徑小于1厘米且無癥狀的息肉,醫生通常會建議定期觀察。而對于體積較大或有癥狀的息肉,則可能考慮手術治療,如宮腔鏡息肉摘除術等。藥物治療方面,雖然可以輔助使用消炎藥物、消腫散結藥物等以緩解癥狀,但并不能根治息肉。
需要強調的是,內膜息肉雖然多為良性病變,但仍有一定惡變的風險。因此,患者一旦發現內膜息肉,應及時就醫,遵循醫生的專業建議進行規范治療。同時,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心情,也是預防內膜息肉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