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可以根據發病原因、臨床癥狀、血常規檢查、診斷性暫停母乳喂養、肝功能檢查等方式判斷是不是母乳性黃疸。
1、發病原因:
母乳性黃疸一般發生于純母乳或母乳為主喂養的新生兒,如果是因為母乳喂養引起的黃疸,可以初步診斷為母乳性黃疸。
2、臨床癥狀:
新生兒會在出生3~5天以后出現皮膚發黃,兩周左右達到高峰,然后逐漸下降,若繼續母乳喂養,黃疸可延續4~12周消退,若停止母乳喂養,黃疸會在72小時后明顯消退。
3、血常規檢查:
在進行此項方式檢查后,血清膽紅素大多數小于257umol/L,也可大于342umol/L,會以間接膽紅素增高為主。
4、診斷性暫停母乳喂養:
對于高度懷疑為母乳性黃疸的患兒,臨床上常予暫停母乳喂養后觀察,72小時后黃疸明顯消退,可進一步輔助診斷母乳性黃疸。
5、肝功能檢查:
進行此項檢查后,可以幫助診斷新生兒黃疸的原因,排除肝臟疾病,確診黃疸類型。
一般情況下,母乳性黃疸不需要治療,可以繼續母乳喂養,但是對于血清總膽紅素大于342umol/L的患者,可以給予光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