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很低一般是由于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系統性紅斑狼瘡、白血病等病癥導致的。血小板是從骨髓成熟的巨核細胞胞漿裂解脫落下來的小塊胞質,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凝血和止血,修補破損的血管。
1、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發病機制不完全清楚,可能與機體免疫紊亂、遺傳因素等有關,會導致鼻腔出血、牙齦出血以及皮膚瘀點等,檢查可能會出現白細胞高、血小板少。需要使用醋酸潑尼松片、醋酸地塞米松片、丙種球蛋白等藥物治療。
2、系統性紅斑狼瘡:
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炎癥性結締組織病,患病后臨床表現有蝶形紅斑、光過敏、脫發、惡心、嘔吐等,可導致貧血,在血常規檢查時就可出現白細胞計數減少、血小板明顯降低等情況,可使用藥物,如甲潑尼龍、潑尼松、甲氨蝶呤等進行治療,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防寒保暖,減少日曬,避免陽光的暴曬等。
3、白血?。?/p>
是一類造血干細胞惡性克隆性疾病,臨床可見不同程度的貧血、出血、感染發熱以及肝、脾、淋巴結腫大和骨骼疼痛等。患者造血異常,會出現血紅蛋白、血小板都會明顯降低,一般可通過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
除以上原因外,還可能是血管瘤血小板減少綜合征等原因導致,患者應及時就診,查明病因后根據病因進行對因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