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液時進入空氣的危險性主要取決于空氣進入的量和速度。一般來說,快速進入大量空氣可能導致空氣栓塞,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正常情況下,靜脈輸液是不允許有空氣進入血管的,少量的氣泡進入血液可以被溶解吸收,不會產生嚴重影響,但若超過5毫升的空氣迅速進入靜脈,就可能形成空氣栓塞,引發急性心衰等嚴重后果。
下面分點詳細解釋輸液時空氣進入的潛在風險:
1、空氣栓塞的形成:當大量空氣快速進入靜脈時,會在血管內形成氣泡阻塞血流,造成空氣栓塞,影響血液循環,嚴重時可導致組織缺氧、心功能衰竭。
2、藥物混合風險:某些藥物如抗生素(例如頭孢曲松、青霉素)、化療藥物(如環磷酰胺、阿霉素)或營養液等,在輸液過程中若混入大量空氣,可能影響藥物的穩定性和療效。
3、感染風險增加:空氣中的微生物可能隨氣泡進入藥液,增加患者感染的風險,特別是在輸注如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等生物制品時。
4、血管損傷:快速進入的空氣可能對血管內皮造成損傷,長期如此可能導致血管硬化、血栓形成。
空氣進入會影響藥液的輸注速度和量,從而影響治療效果,特別是對于需要嚴格控制藥物用量和速度的藥物,如硝酸甘油、多巴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