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失眠是由于情志、飲食內傷,病后及年邁,稟賦不足,心虛膽怯等病因,引起心神失養或心神不安,從而導致經常不能獲得正常睡眠為特征的一類病癥。
中醫學對失眠的論述頗多。中醫認為,失眠即不寐,亦稱不得眠,不得臥,目不瞑等,是因為外感或內傷等病因,致使心、肝、膽、脾、胃、腎等臟腑功能失調,心神不安,以致經常不得入寐的一種病癥。
從較常見的臨床分型淺析不寐之成因:
一為心腎不交,是心陽不能資助腎陽共同溫煦腎陰;腎陰才虛,繼而不能上濟心陰,心陰既虛,不能濡養心陽以致心腎不交。再者心陽偏亢或心火不足,不能下溫腎陽,會造成心腎不交而致不寐。
二為心脾兩虛,脾取陽于心,心氣虛不能溫運脾陽、心脾不能共濟、互調而致心脾兩虛造成不寐。
三為心膽虛怯,心營不足,不能濡養肝、膽,肝、膽失養無力協調心的功能,而成心膽虛怯之不寐。
綜上所述,失眠的原因很多,但總是與心脾肝腎及陰血不足有關,其病理變化總屬陽盛陰衰,陰陽失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