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炎的早期癥狀主要有高熱,局部骨骼部位疼痛、紅腫等。
骨髓炎是由細菌感染引起骨質破壞伴或不伴繼發骨質增生的炎癥性疾病,常見的致病菌有金黃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鏈球菌等,可分為急性骨髓炎和慢性骨髓炎。
急性骨髓炎患者主要表現為高熱、寒戰、疲勞等全身癥狀,病變部位出現疼痛、紅腫等局部癥狀,兒童還可能出現煩躁、易怒和嗜睡,急性骨髓炎中約10%~30%可轉變為慢性骨髓炎。
慢性骨髓炎患者非急性期全身癥狀不明顯,一般可無癥狀或以局部癥狀為主,常表現為病變部位皮膚色素沉著、反復膿液流出或小塊死骨排出、以及肢體變形等。當機體抵抗力下降時,可引起慢性骨髓炎急性發作,表現為局部皮膚紅腫、發熱、疼痛以及體溫升高等癥狀。
抗生素是急性骨髓炎的重要治療方法,多數患者經過足夠療程的抗生素治療能夠治愈,常用藥物有克林美素、萬古霉素等。對于慢性骨髓炎而言,抗生素治療效果往往不好,多數患者需要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