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皮膚病,顧名思義,是由病原微生物感染所致的皮膚病。這類疾病種類繁多,常見的包括病毒性皮膚病、細菌性皮膚病、真菌性皮膚病等。
病毒性皮膚病如水痘、帶狀皰疹等,由病毒感染引起,常伴隨發熱、皰疹等癥狀,需抗病毒治療并注意隔離,以防傳染。
細菌性皮膚病則以膿皰瘡、毛囊炎等為代表,多由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細菌感染所致,表現為紅腫、膿皰,需使用抗菌藥物治療,并保持皮膚清潔。
真菌性皮膚病如手足癬、體癬等,由真菌感染引起,癥狀為瘙癢、脫屑,治療時需采用抗真菌藥物,并注意個人衛生,避免交叉感染。
在治療感染性皮膚病時,應根據病原體類型選擇合適的藥物。例如,抗病毒藥物可選用阿昔洛韋等,抗菌藥物可選用青霉素類或頭孢菌素類,而抗真菌藥物則包括酮康唑、咪康唑等。
此外,預防感染性皮膚病同樣重要,應保持皮膚清潔干燥,避免與感染者直接接觸,增強自身免疫力。若疑似遭受感染,請及時就醫,遵醫囑科學治療,切勿自行盲目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