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出血原因一般有食管賁門黏膜撕裂、食管損傷、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腸道間質瘤等,應根據不同原因做針對性處理。
1、食管賁門黏膜撕裂:
通常是因為劇烈嘔吐造成胃內壓力劇增,胃壁強力收縮而賁門不張開,所以會導致賁門處的黏膜撕裂出血。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通過內窺鏡止血治療。
2、食管損傷:
如果在進行器械檢查時操作不當或者吞咽異物,會導致食管損傷,引起消化道出血。如果癥狀較輕,一般不需要進行治療,如果癥狀較重,可以在醫生的操作下通過手術方式對損傷部位進行縫合。
3、胃潰瘍:
考慮是暴飲暴食、幽門螺桿菌感染等原因引起的,會導致胃部黏膜出現潰瘍,如果吃了比較堅硬的食物,比如牛肉干、炸雞、饅頭片等,會對潰瘍面造成刺激,可引起潰瘍面出血。可在醫生的指導下口服奧美拉唑腸溶膠囊、雷貝拉唑鈉腸溶膠囊、蘭索拉唑腸溶膠囊等藥物進行治療。
4、十二指腸潰瘍:
主要是由于胃酸和蛋白酶的侵襲作用,使十二指腸黏膜的防御能力失去平衡,引起十二指腸發生潰瘍,導致消化道出現出血的癥狀。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蘭索拉唑口崩片、磷酸鋁凝膠、米索前列醇片等藥物進行治療。
5、胃腸道間質瘤:
是一種發生于胃腸道間葉源性腫瘤,患者一般會出現惡心、嘔吐、嘔血、黑便等癥狀,可以在醫生的操作下通過胃腸內鏡下切除術進行治療。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應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避免暴飲暴食,不可以吃辛辣刺激的食物,比如辣椒、辣條等,以免加重病情,不利于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