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下垂考慮與年齡因素、腰肌勞損、腰椎間盤突出癥、腰椎管狹窄、骨質疏松等原因有關,建議及時去醫院就診,在醫生明確病因后可通過一般治療、口服藥物等方法改善。
1、年齡因素:
隨著年齡不斷的增長,可能會使腰椎部位的韌帶、肌肉發生老化以及蛻變,從而導致腰椎部位出現下垂。一般屬于正常生理表現,不需要進行特殊治療,減少重體力活動即可。
2、腰肌勞損:
如果長時間從事重體力勞動,可能會導致腰部肌肉受到牽拉,出現腰椎下垂的現象。建議臥床休息,也可以將50℃的溫水倒在干凈的毛巾上,對局部進行熱敷,有助于促進血液循環。
3、腰椎間盤突出癥:
該疾病與椎間盤的髓核突出有關,患病后可刺激到馬尾神經,導致腰部感覺異常,出現腰椎下垂、腰沉等癥狀。可在醫生建議下口服布洛芬緩釋膠囊、雙氯芬酸鈉緩釋片、塞來昔布膠囊等藥物改善,這些藥物可選擇在飯后半小時服用。
4、腰椎管狹窄:
考慮與骨質增生、韌帶肥厚等因素有關,當椎管內的韌帶隨著脊柱發生退行性變化時,會逐漸出現鈣化以及增厚的現象,從而造成椎管狹窄以及下垂,部分患者還會出現腰背痛、下肢酸脹等癥狀。建議遵醫囑口服甲鈷胺片、維生素B12片、鹽酸乙哌立松片等藥物緩解。這些藥物可選擇在飯前一小時服用。
5、骨質疏松:
該疾病與骨形成減少、骨吸收增加等原因有關,當骨密度和骨質量下降時,會導致腰椎部位的骨質變薄,造成腰椎下垂,并且還會使患者表現出乏力、全身骨痛等癥狀。需要遵醫囑口服碳酸鈣D3片、利塞膦酸鈉片、阿侖膦酸鈉片等藥物緩解,這些藥物可選擇在飯后一小時服用。
不管是因為哪種原因引起,治療期間都應遵醫囑按劑量用藥,避免私自增加或減少劑量,以免延長病情恢復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