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簡稱肺心病,主要是由于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導致的心臟功能受損。其常見病因多樣,主要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氣管哮喘、支氣管擴張癥等呼吸系統疾病,以及胸廓運動障礙性疾病和肺血管疾病。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這是肺心病最主要的病因。由于長期吸煙、空氣污染等因素,導致肺部氣流受限,進而引起肺動脈高壓,最終影響心臟功能。
2、支氣管哮喘
這是一種慢性炎癥性疾病,表現為反復發作的喘息、氣促等癥狀。長期反復發作可導致氣道重塑和肺功能下降,進而引發肺心病。
3、支氣管擴張癥
支氣管擴張可導致支氣管周圍肺組織的慢性炎癥和纖維化,使支氣管壁的肌肉和彈性組織破壞,引起肺動脈高壓,最終導致肺心病。
4、胸廓運動障礙性疾病
如嚴重的胸廓或脊椎畸形,以及神經肌肉疾患,均可引起胸廓活動受限、肺受壓、支氣管扭曲或變形,導致肺功能受損,影響心臟。
5、肺血管疾病
包括過敏性肉芽腫性血管炎、肺動-靜脈瘺等,這些疾病可直接引起肺動脈高壓,進而發展為肺心病。
在治療肺心病時,常用藥物包括利尿劑如呋塞米,以減少心臟負擔;洋地黃類藥物如地高辛,以增強心肌收縮力;以及血管擴張劑如硝普鈉,以降低肺動脈高壓。這些藥物的使用需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由醫生指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