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鐵性貧血是臨床上為常見的貧血類型,主要由體內鐵元素不足引起。針對不同類型的缺鐵性貧血,治療策略也各有不同,其中藥物治療是關鍵一環。
1、鐵攝入不足型
這種類型的貧血多因飲食中缺鐵或鐵攝入量不能滿足身體需要而引發。常見于嬰幼兒、孕婦及哺乳期婦女。治療上,首選口服鐵劑,如硫酸亞鐵、葡萄糖酸亞鐵等,以增加體內鐵儲備。
2、鐵吸收障礙型
此類貧血多見于存在胃腸道疾病的患者,由于疾病影響鐵的吸收利用而導致貧血。治療上,除了補充鐵劑外,還需針對原發病進行治療。比如,對于有胃腸道炎癥的患者,可能需要使用抗炎藥物如美沙拉嗪,同時配合鐵劑治療。
3、鐵丟失過多型
這種貧血通常由于長期慢性失血或急性大量出血導致。婦女月經過多、消化道潰瘍出血等都是常見原因。治療上需及時止血,并針對失血原因進行治療,同時補充鐵劑如琥珀酸亞鐵、多糖鐵復合物等,以及促進紅細胞生成的藥物如葉酸、維生素B12。
缺鐵性貧血雖然類型不同,但通過合理的藥物治療和針對性的原發病處理,大部分患者都能得到有效改善。重要的是,患者要遵醫囑,按時服藥,定期檢查,以確保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