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燒在臨床中是指低熱,孩子持續低熱考慮是環境因素、穿衣過厚、消化不良、感冒、急性胃腸炎等原因,應根據不同原因做針對性處理,建議孩子身體出現異常癥狀,應及時就醫。
1、環境因素:
孩子的年齡比較小,體溫調節中樞發育尚不完善,體溫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如果其所處的環境溫度比較高,則會使體溫有所升高,引起低熱的癥狀。一般讓孩子脫離高溫環境可以使癥狀得到改善,如果室內有空調,家長可以打開空調,將溫度調至26℃~28℃之間,能夠使孩子感覺到比較舒適。
2、穿衣過厚:
如果孩子穿衣過厚,則不容易向外散發熱量,而孩子自身的體溫調節能力較差,所以會出現低熱的癥狀。家長可以適當的為孩子減少衣物,能夠使體溫有所下降。
3、消化不良:
如果孩子吃了過多的食物或者吃的食物過于寒涼,則會引起消化不良,導致食物積滯,引起機體產生炎癥反應,出現體溫輕微升高的癥狀。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口服枯草桿菌二聯活菌顆粒、乳酸菌素顆粒、嬰兒健脾散等藥物進行治療,溶解藥物的水溫應控制在40℃左右,不可以用過熱的水溶解藥物,以免降低藥效。
4、感冒:
如果孩子的上呼吸道黏膜感染了細菌或病毒,便會引起感冒,感冒會使體內的致熱源增多,從而使體溫出現上升,在感冒初期,孩子會表現為低熱的癥狀,同時還會伴隨流鼻涕、打噴嚏、鼻塞等癥狀。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口服小兒氨酚黃那敏顆粒、小兒豉翹清熱顆粒、小兒感冒散等藥物進行治療,服用藥物后,家長應讓孩子多喝一些水,有利于機體對藥物的吸收。
5、急性胃腸炎:
如果孩子吃了不干凈或被細菌、病毒污染的食物,便會引起急性胃腸炎,細菌和病毒會產生較多的毒素,刺激體溫升高,出現低熱的癥狀,同時還會伴隨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癥狀,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口服蒙脫石散、腸炎寧顆粒、酪酸梭菌活菌散等藥物進行治療,家長需要用溫水將藥物溶解開。
孩子在患病期間應多喝水,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強機體代謝,有利于細菌、病毒排出體外,有助于體溫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