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肌酐超過707μmol/L通常被視為尿毒癥的一個重要指標。但是尿毒癥的診斷并非僅依賴這一單一標準,還需結合其他檢查及患者的具體癥狀。
尿毒癥是慢性腎臟疾病的終末期表現,此時腎臟功能已嚴重受損,無法有效排除體內代謝廢物和毒素,導致血肌酐等毒素在體內積聚。血肌酐作為肌肉代謝的產物,主要通過腎臟排泄,其水平升高反映了腎臟功能的下降。除了血肌酐水平,尿毒癥的判定還包括腎小球濾過率(GFR)的降低,通常GFR小于10mL/min是尿毒癥的另一標志;患者可能表現出消化系統癥狀如厭食、惡心、嘔吐等;病史檢查,慢性腎損傷病史超過3個月也是判定依據;患者還可能出現貧血、電解質紊亂等癥狀。
血肌酐水平雖然是尿毒癥判定的重要指標,但仍需綜合考慮其他因素。在治療過程中,藥物的合理選用對于緩解患者癥狀、延緩病情進展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