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療領域,每一個決定都至關重要,關乎生命與未來。而當我們面對腦干梗塞這一嚴重疾病時,治療決策的復雜性和緊迫性更是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這讓我想起在上周我坐診時,接診的一位55歲的男性患者,他就因為腦干梗塞入院治療。入院時,患者意識模糊,呼吸困難,病情十分危急。經過緊急搶救和持續治療,患者的病情逐漸穩定。然而,在治療的第11天,患者的家屬因擔心治療效果和費用問題,提出了放棄治療的想法。患者家屬問我,腦干梗塞11天放棄治療可以嗎?對此問題我進行了回答。
我告訴他腦干梗塞11天不建議放棄治療。
因為腦干作為人體的生命中樞,控制著許多關鍵的生命功能。在腦干梗塞后,即使已經經過了11天的治療,患者的生命體征可能仍不穩定,且腦組織和神經的修復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此時放棄治療,患者可能會失去恢復的機會,甚至導致生命危險的增加。此外,早期的積極治療對于減少后遺癥和改善預后至關重要。
因此,在腦干梗塞后11天,除非出現極端情況,否則不建議放棄治療。
我告訴他的家屬,在日常可以注意以下事項,促進身體恢復:
1、均衡營養:攝入多樣化的食物。每天至少吃5種不同顏色的蔬菜和水果,以確保攝取足夠的維生素和礦物質。盡量減少油炸、腌制、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的攝入,以降低胃腸負擔。
2、保證睡眠:盡量在每天相同的時間上床睡覺和起床,幫助調整生物鐘,提高睡眠質量。要在每晚10點前入睡,每晚需要7-9小時的睡眠時間,以確保身體和大腦得到充分的休息。
在康復過程中,患者以及患者家屬應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與醫護人員和家屬密切合作,共同為恢復健康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