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節奏的生活中,胃部不適成為了許多人的困擾。抗酸藥,作為常見的緩解胃部不適的藥物,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青睞。然而,我們必須警惕的是,過量服用某些抗酸藥可能會導致一種嚴重的病癥——堿血癥。那么,什么是堿血癥?哪些抗酸藥過量服用后可能導致這一病癥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揭開這背后的科普知識。
堿血癥,是指人體血液的pH值超過正常范圍,向堿性偏移的一種病理狀態。血液的pH值正常范圍為7.35~7.45,超過7.45即為堿血癥。堿血癥的成因有多種,其中之一就是過量服用某些堿性藥物。在治療胃部疾病的抗酸藥中,有些藥物就屬于堿性藥物,如碳酸氫鈉等。這些藥物在中和胃酸的同時,也會使血液中的堿性物質增加,從而導致堿血癥的發生。
當抗酸藥過量服用時,血液中的堿性物質大量增加,打破了原有的酸堿平衡。這種失衡狀態會對人體造成一系列的危害。首先,堿血癥會導致神經系統的過度興奮,表現為過度換氣、肌肉疼痛、關節嘎嘎作響等癥狀。其次,堿血癥還會影響心臟功能,導致心率失常、血壓升高等問題。此外,堿血癥還可能引發骨質疏松、腎結石等嚴重病癥。
以下是日常生活中的幾點注意事項:
1、遵循醫囑與劑量
2、了解藥物成分
總之,抗酸藥雖然是緩解胃部不適的常用藥物,但過量服用可能會導致堿血癥等嚴重病癥。因此,我們必須提高警惕,科學合理地使用抗酸藥,以保障自身的健康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