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什么時新生兒呼吸暫停
病情描述:
什么時新生兒呼吸暫停
答醫生回答
病情分析:
新生兒呼吸暫停是指早產兒呼吸停止超過20秒,足月小兒呼吸停止超過15秒或呼吸停止不超過15~20秒,但伴有心跳減慢,皮膚青紫或蒼白,肌肉張力減低。如果呼吸停止5~10秒以后又出現呼吸,不伴有心跳減慢、皮膚青紫或蒼白等表現稱為周期性呼吸。
意見建議:
為你推薦
-
新生兒正常呼吸表現所有的孩子出生以后,離開媽媽一出生以后第一次呼吸,一直到我們發育到成人的呼吸,他會經歷不同的階段。那么剛剛出生離開媽媽的時候,他的呼吸會比較快,頻率比較快,快的最多的時候可以到70次、80次,然后再慢慢逐漸降下來。而且他的這個節律和頻率,也會從不規則到規則。那么因為肺的發育,它是一個階段性的,從出生后一直發育到8歲。所以在發育的過程中,他的呼吸的頻率會逐漸逐漸地降下來。所以通常的,我們成人的30次到40次這個標準,在出生后一直到8歲這個過程,他是一個逐漸下降的過程。01:09
-
新生兒呼吸急促像鼻塞新生兒,他呼吸是比我們普通的,正常人的呼吸速度是要快一點。新生兒,如果要是呼吸的頻率,超過60次每分鐘的話,那么這時就可以考慮是呼吸急促。所以如果家長看到小朋友呼吸急促的話,一定要先數一下他的次數,因為小朋友本身呼吸的頻率,是比成人的呼吸頻率會高一些。如果他的呼吸有點很像鼻塞,鼻腔感覺不通暢,那有可能是小朋友,因為鼻黏膜非常嬌嫩,所以他有些分泌物,鼻腔會有些堵塞,堵塞會引起氣道的不通暢。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用一些深海鹽水,來給他沖洗一下鼻腔,把他的分泌物給他沖洗干凈,這樣的話,他的鼻腔通暢了以后,呼吸就不會那么急促了。如果小朋友呼吸急促,鼻塞非常嚴重,有嘴唇發紺,或者口周發紺這種情況,就要趕緊到醫院來治療,就不能在家里自行處理。01:24
-
孕婦患甲亢時新生兒有何表現如果孕婦患有甲亢時新生兒有可能會患有新生兒甲亢,因為如果孕婦患有甲亢,重癥并且沒有經過正規治療的甲亢,就會容易引起胎兒的早產,生長受限,流產,先兆子癇,胎盤早剝等嚴重的病癥。如果胎兒娩出之后,母親因graves病所致的甲亢,母體的自身抗體可通過胎盤進入到胎兒的體內,進而刺激胎兒的甲狀腺,所以就會使胎兒出現新生兒甲亢,所以對于妊娠合并甲亢的患者一定要進行規律的抗甲亢治療來保證胎兒的生長發育。語音時長 01:12”
-
新生兒呼吸急促媽媽可能會發現新生兒呼吸急促,而且有時候還呼哧呼哧速度很快,甚至出現了呼吸暫停的情況,別著急,這是由于新生兒的特殊身體構造決定的,當發現有新生兒呼吸急促時,媽媽首先觀察她的面色和心跳變化,判斷再加嬰兒是否真的健康,由于新生兒呼吸中區還不夠健全,所以會出現呼吸頻率不規律時快時慢時深時淺,這種現象在入睡之后尤其明顯,屬于正常現象。如果新生兒是輕微的呼吸急促,爸爸媽媽就無需擔,心如果呼吸過于急促,到醫院進行全面的檢查了,另外新生兒在睡覺的時候呼吸會比平時快一些,當出現呼吸急促的時候要保持室內通風,并且給嬰幼兒多喝水,保證嬰幼兒在呼吸急速時可以順利換氣,一些嬰兒呼吸急促,伴有臉色發白,呼吸困難,心律變化的問題,可能是胚胎發育不好,也可能遺傳有關,必須到醫院做相關的檢查確診,以保證及時的治療。語音時長 1:15”
-
什么是新生兒呼吸暫停綜合征病情分析:新生兒呼吸暫停是指早產兒呼吸停止超過20秒,足月小兒呼吸停止超過15秒,或呼吸停止不超過15-20秒,但伴有心跳減慢,皮膚青紫或蒼白,肌肉張力減低。如果呼吸停止5-10秒以后又出現呼吸,不伴有心跳減慢、皮膚青紫或蒼白等表現稱為周期性呼吸。意見建議:建議密切觀察,有專門陪護。當發現病兒出現呼吸暫停時,可立即刺激嬰兒的皮膚(如用手指彈擊嬰兒的足底),使其哭吵,這樣呼吸會迅速地恢復。還要家長積極配合醫生,尋找導致呼吸暫停的誘因,以便進行有效的處理,可給氧吸入或降低室溫或使用抗生素。
-
孕婦患甲亢時新生兒有何表現輕癥或經治療能控制的甲亢病例,通常對妊娠影響不大,重癥或經治療不能控制的甲亢病例,由于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抑制腺垂體分泌促性腺激素,容易引起流產和早產。甲亢患者代謝亢進,不能為胎兒提供足夠營養, 會引起胎兒甲狀腺功能減退和甲狀腺腫,有些治療甲亢的藥物對胎兒有致畸風險。
-
什么時新生兒呼吸暫停新生兒呼吸暫停包括原發性和繼發性呼吸暫停,原發性呼吸暫停是指胎兒或新生兒缺氧時,先有呼吸運動加快,若缺氧繼續則呼吸運動停止,心率減慢,此為原發性呼吸暫停,此時若及時給氧,以及必要的刺激都能誘發自主呼吸。繼發性呼吸暫停如窒息持續存在,嬰兒出現深度喘息樣呼吸、心率持續下降,同時血壓開始下降、呼吸越來越弱
-
新生兒呼吸暫停的治療新生兒呼吸暫停是一種緊急情況,需要及時準確的醫療干預。治療方法包括物理刺激、藥物治療及針對病因的特殊治療。藥物治療中,常用的藥物包括咖啡因、茶堿和納洛酮等,它們能有效刺激呼吸中樞,改善呼吸狀況。新生兒呼吸暫停是新生兒期常見的一種危急癥狀,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