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褥瘡患者應該如何擺放體位
病情描述:
褥瘡患者應該如何擺放體位
答醫生回答
病情分析:
通常情況下褥瘡的病人是應該使用合適的坐墊或者床墊來擺放體位的,最好是采取仰臥位的方式,局部壓力比較分散,不會出現病情過于嚴重的情況。
意見建議:
建議病人要保證局部皮膚的衛生,然后多進行按摩促進局部的血液循環。必要的情況下可以外用抗菌的軟膏來進行治療,緩解臨床癥狀。
為你推薦
-
脊柱裂患者的褥瘡要如何護理褥瘡的護理,因為脊柱裂的病人,這個感覺的神經都麻痹,像坐在那兒,咱們坐著累了,都可以左右變換重心,但是他不覺得累。因為這個地方,臀部的神經都是麻痹的,所以久坐給皮膚都壓爛了,見的整個屁股全爛沒了,都有的。所以要注意經常的變換體位,保護好皮膚,不要壓出褥瘡,一旦出了褥瘡,那就要積極治療、換藥、要保暖等等。01:07
-
脊柱裂患者哪些地方容易出現褥瘡容易出現褥瘡的地方,一個就是臀部,還有一個就是足,總踩在那兒,也是那個道理,他感覺不出來,咱們踩著皮膚酸疼就換個體位,他總踩那兒,一個姿勢總壓著他也不疼,他也不變換體位,尤其伴有下肢畸形的,我剛才說馬蹄內翻足的,正常咱們腳掌接觸面積很大,踩在地面上受力面積大,他的壓強就小,但是馬蹄內翻足光外腳背,或者腳后跟能接觸地面,或者只是腳掌接觸地面,他接觸地面的面積非常小,那受的壓力就大,壓強就大,這種情況下更容易形成褥瘡,所以要在生活的方式上,要避免壓出褥瘡,一旦壓出褥瘡,要換藥消炎,保暖治療。01:22
-
褥瘡患者應該如何擺放體位對于褥瘡患者的體位擺放來說,首先患者在平常的生活過程當中應注意避免褥瘡部位的壓迫。因為對于褥瘡的發生來說,多考慮是由于患者局部組織長期受壓之后,引起血供障礙而出現患者皮膚的壞死,尤其以患者的骶尾部位最常見。所以對于這種情況下,患者在生活過程當中,需要注意適當的予以硅膠墊或者是氣墊等床墊的護理,避免患者出現局部的長期受壓。另外對于褥瘡已經形成的患者,如果面積較小,可以考慮及時的予以碘伏消毒,并且在局部適量的涂抹一些表皮生長因子凝膠,以促進患者組織的生長。對于褥瘡范圍過大的患者,需要考慮必要的情況下予以皮瓣移植治療。語音時長 01:11”
-
腦卒中后偏癱患者的體位應如何擺放在腦卒中急性期很多患者得到了及時的救治,但往往在護理時忽視了換肢的正確擺放,看似是小問題,但這會嚴重影響到后續的肢體康復治療。因此腦卒中后偏癱肢體的正確擺放十分重要:一、平臥位時,將患者頭部放在軟枕上,枕頭高度要適當,防止頸復后仰或者屈曲,在患者的肩膀上肢寬關節腿下和膝關節分別墊一個枕頭,防止髖關節向外旋轉膝關節過伸。二、換側臥位時,將患者的頭部枕在枕頭上枕頭高度適當,軀干略后仰后,背墊一個枕頭,防止患者肩膀被直接壓在身體下面。三、健側臥位時,患者軀干稍往前傾,患側上肢放于胸前,并在下面墊一個枕頭,肩關節向前平伸,肘關節伸直手指伸開。患側肢體下的膝關節髖關節略彎曲,健側患者由自然平放,放在一個自己覺得舒適的位置即可。語音時長 1:42”
-
髖關節置換術后如何擺放體位病情分析:髖關節置換術后,要使下肢及髖關節處于放松狀態,患者以平躺姿勢躺于床上將下肢與床面貼合嚴實,術后如果想活動下肢,建議輕輕用雙手輔助髖關節部位,做彎曲下肢活動,髖關節置換術后,患者應避免長時間壓迫患肢。意見建議:做髖關節置換術后,要積極預防髖關節炎以及髖關節外傷,短時間內切勿下床活動,建議定期做髖關節X光,或其他相關檢查明確髖關節的修復情況。
-
腦卒中臥床患者應如何預防褥瘡病情分析:腦卒中長期臥床的患者應該請家屬定期的翻身,可以每隔兩小時進行一次翻身,同時讓家屬幫忙活動不能活動的患肢,另外可以定期的用溫水進行皮膚的擦拭。意見建議:建議家屬應積極的對腦卒中患者進行治療后的護理,如果有不懂的方面,可以請教醫院的護士或者康復科醫師。在平時飲食上不要讓患者吃的過于油膩,以清淡飲食為主,并要注意讓患者保持心情的愉悅,可以多同其交流,或者做一些有益身心的小游戲。
-
為早期偏癱患者正確擺放肢體位置在醫學上腦卒中后姿勢和肢體位置的正確擺放,叫做良肢位擺放。目的是預防和減輕并發癥,具體方法有如下幾種:一、患側在上方的側臥位時,患側上肢向前方伸出,間關節屈曲約90°,下方用枕頭支撐,患側下肢髖、膝關節輕度屈曲,背后擺放枕頭使膝蓋呈放松狀態。二、平躺時在腳底頂一個枕頭,使踝關節背伸,腳面與小腿成90
-
腦卒中患者良肢位如何擺放腦卒中患者的良肢位擺放,包括仰臥位,患者采取仰臥位時,在患者的頭部下方放置枕頭,枕頭高度不宜過高,應另外在患者的患側放置一個高于患者軀體的枕頭,協助患者將其上肢放置于枕頭上,患者臀部和大腿外側同樣需要放置墊枕,以防止患者出現患側盆骨后縮等情況,足底則不應放置任何物品,因其可能會導致患者出現過度伸肌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