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麻黃素每次不得超過常用量嗎
病情描述:
麻黃素每次不得超過常用量嗎
答醫生回答
病情分析:
麻黃堿為擬腎上腺素藥。能興奮交感神經,藥效較腎上腺素持久;能松弛支氣管平滑肌、收縮血管;有顯著的中樞興奮作用。臨床主要用于治療習慣性支氣管哮喘和預防哮喘發作。對嚴重支氣管哮喘治療效果不及腎上腺素,但用于鼻黏膜充血和鼻塞時,治療效果好于腎上腺素。每次不能超過7天常用量。
意見建議:
為你推薦
-
晚上喝藥不要超過幾點晚上服藥一定要根據藥品的使用說明書來決定,比如有的藥物是日一次口服的,有的藥物是日二次或者是日三次,甚至有的藥物是日四次口服的,需要結合服藥的頻次,間隔的時間,來決定服藥的時間。像口服藥物最常見的是對胃腸道的刺激作用,所以一般晚上服藥不建議超過九點鐘,可以在晚餐后半小時到一小時內服用,但是也要結合藥品的使用說明書來具體應對,具體看服藥是在什么時間段合適。再有服藥在一定程度上會加重肝臟代謝的負擔,所以建議服藥的病人一定要清淡飲食,適當的多喝水,促進身體正常的新陳代謝,來減輕服藥對肝臟造成的代謝的損傷。還有服藥的時候盡量避免進食辛辣、刺激、油膩的食物,不要喝濃茶、咖啡等這些刺激性的飲料。01:55
-
月經超過七天正常嗎月經超過7天就屬于異常情況。患者首先需要排除是不是異常妊娠,因為在生化妊娠或者異位妊娠的時候會出現異常子宮出血,誤認為是月經來潮,其實是異常出血,可以查尿妊娠試驗。如果排除妊娠,還要考慮有沒有藥物影響的可能,比如這個月有沒有用激素類藥物,特別是口服避孕藥。如果排除了上述的情況,建議看醫生做B超檢查,看看子宮內膜的厚度,有沒有子宮內膜息肉或者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病的可能,這些情況都會引起月經期的延長。另外,帶宮內節育器的女性要復查一下宮內節育器的位置。01:19
-
麻黃素每次不得超過常用量作用有以下幾類作用:一個是預防低血壓,另外在鼻竇炎時我們的滴鼻可以消除黏膜的充血水腫。另外,還可以防止輕度的支氣管哮喘,還有可以緩解蕁麻疹、血管神經性水腫等過敏反應的皮膚黏膜癥狀。另外,它的滴眼可以擴瞳而不增加眼壓,還有嚴重的腎病的水腫患者口服本品可以迅速消腫。常用量是口服每次15到30毫克,每日45到60毫克的量口服,皮下和肌內注射每次是60毫克,每日150毫克。解除鼻黏膜充血水腫,以0.5%到1%的溶液滴鼻,蛛網膜下腔的麻醉和硬外麻醉是維持血壓,可在麻醉前皮下或者肌注20到50克。慢性低血壓癥狀每次可以口服20到50毫克,每日兩到三次,這就是它的日常用量。語音時長 01:09”
-
麻黃素每次不得超過幾天常用量麻黃素有其的用法、用量,常用量一般是口服每次十五到三十毫克,每日是四十五到六十毫克。劑量為口服和皮下或者是肌內注射每次六十毫克,每日最大量是一百五十毫克。解除鼻黏膜的出血水腫每次0.25到1%的溶液1:1。蛛網膜下腔的麻醉或者是硬外麻醉為維持血壓,可以在麻醉前皮下或者肌注二十到五十毫克。治療慢性低血壓時可以每次口服二十到五十毫克,每天兩到三次。但是要注意的是為避免失眠,不要在晚飯后服用該品。如果夜間服用,可以加服鎮靜藥物比如苯巴比妥。如果連續滴鼻治療過久,可能發生反彈性的鼻黏膜充血,短期反復使用可以加速耐受的現象,使作用減弱,停藥數小時就可以恢復。前列腺肥大的人使用本品可以增加排尿困難。該藥物從乳汁分泌,一定要注意正在哺乳的婦女,盡量要避免使用。而且嚴禁用于高血壓、冠心病、動脈硬化、心絞痛和甲亢的患者,以免造成很嚴重的后果。語音時長 1:37”
-
麻黃素每次不得超過幾天常用量麻黃堿為擬腎上腺素藥。能興奮交感神經,藥效較腎上腺素持久;能松弛支氣管平滑肌、收縮血管;有顯著的中樞興奮作用。臨床主要用于治療習慣性支氣管哮喘和預防哮喘發作。對嚴重支氣管哮喘治療效果不及腎上腺素,但用于鼻黏膜充血和鼻塞時,治療效果好于腎上腺素。每次不能超過7天常用量
-
麻黃素不能超過幾日用量麻黃堿為擬腎上腺素藥。能興奮交感神經,藥效較腎上腺素持久;能松弛支氣管平滑肌、收縮血管;有顯著的中樞興奮作用。臨床主要用于治療習慣性支氣管哮喘和預防哮喘發作。對嚴重支氣管哮喘治療效果不及腎上腺素,但用于鼻黏膜充血和鼻塞時,治療效果好于腎上腺素。每次不能超過7天常用量
-
麻黃素眼藥水可以常用嗎麻黃素眼藥水是指含有麻黃素成分的眼藥水,一般不可以常用。含有麻黃素成分的眼藥水屬于血管收縮劑,其中還含有防腐劑,長期使用可導致眼表淚膜穩定性下降,出現眼睛干澀癥狀,長期使用也可能會導致繼發性青光眼,所以含有麻黃素成分的眼藥水一般不可以常用。平時應注意休息,減少近距離操作,改掉不良的生活習慣如吸煙、飲
-
麻黃素是什么麻黃素一般指麻黃堿,是一種生物堿。臨床上麻黃堿用于:1、預防支氣管哮喘發作和緩解輕度哮喘發作,對急性重度哮喘發作效不佳。2、治療蛛網膜下腔麻醉或硬膜外麻醉引起的低血壓及慢性低血壓癥。3、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鼻黏膜充血、腫脹引起的鼻塞。麻黃堿大量長期使用可引起震顫、焦慮、失眠、頭痛、心悸、發熱感、出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