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月經推遲10天如何催經
病情描述:
月經推遲10天如何催經
答醫生回答
病情分析:
對于月經推遲10天的女性來說,要先找出閉經的原因,然后再使用相應的辦法進行催經。首先要排除懷孕或器質性病變,然后可以使用口服藥物的方法進行催經,比如患者可以口服黃體酮膠囊、地屈孕酮片或者復方短效避孕藥等進行調理,促進經血的排出,有一定的效果,也可以用黃體酮針劑肌內注射進行催經。具體的治療方案應以面診醫生辨證指導為準。
意見建議:
患者在治療期間應注意休息,注意保暖,別著涼。同時還要避免情緒波動過大,要放松心情,保持精神愉快,這樣對于月經的排出有一定的好處。
為你推薦
-
月經推遲5天的原因女性平均的月經周期為28天,提前或錯后1周都屬于正常范圍,因此月經推遲5天也在正常范圍之內,但也有可能是一些異常情況導致:一、懷孕會造成停經的現象,當然宮內孕和異位妊娠都可以導致停經的現象;二、由于內分泌失調所導致,無論是青春期還是圍絕經期,都有可能是排卵障礙導致內分泌失調而造成月經延長;三、多囊卵巢綜合征,由于沒有正常卵子的排出,也可能使月經推遲;四、由于某些婦科疾病,比如卵巢囊腫等,可能會影響排卵導致月經推遲。所以如果月經偶爾推遲一次,先不用緊張,也可能是暫時的內分泌失調導致的月經紊亂,建議生活規律,不要熬夜,待內分泌功能正常之后月經也就恢復正常,一般約需3個月左右。01:53
-
月經推遲2天正常嗎正常的月經周期受下丘腦、垂體、卵巢軸的控制,卵巢分泌雌孕激素,雌孕激素作用于子宮內膜,子宮內膜逐漸增長,子宮內膜的剝脫形成了每個月的月經,月經周期在21~35天,經期3~7天,在這個范圍內都屬于正常的。如果月經推遲兩天,只要在這個范圍內,也還是屬于正常的,但是需要說明的是,如果有性生活,月經推遲以后要除外是否有懷孕的情況,如果沒有懷孕,推遲兩天可以繼續觀察。01:03
-
月經推遲10天如何催經一般情況下女性正常的月經周期為28至30天,在這個范圍內提前或者是延遲七天左右都屬于正常的,月經周期的長短因人而異,但是如果平時月經正常的情況下,突然某一個月推遲了十天還沒有來的情況下,就應該引起注意了,月經推遲主要有兩個原因首先是妊娠,其次是月經不調,如果月經推遲了十天了還沒有來,就務必需要檢查一下,比如說b超檢查或者是尿檢查,血檢查都可以詳細的檢查出結果。月經推遲十天后可以先在家中使用早孕試紙進行檢查,如果為陽性的就表示可能懷孕了,不過試紙不能明確的判斷是否懷孕,最好還是通過尿檢或者血檢再進行檢查,其次服用了藥物這一點是不可忽視的,女性月經推遲十天可能與長期服用避孕藥或者是經期服用的藥物有一定的關系,因為服用藥物容易導致女性的月經周期混亂,出現月經不調的情況,這種情況下應該適當的在大夫的指導下進行治療。語音時長 1:36”
-
月經推遲如何催經如果已經排除不是懷孕,可以吃黃體酮催經。黃體酮的用法是一天兩次,一次一百毫克,吃一周后停藥,停藥三到五天就會來月經。如果停藥十天還不來月經的話最好到醫院做b超看一下子宮內膜的厚度。因為如果子宮內膜太薄的話,也時候吃了黃體酮月經也不會來。還有月經推遲跟神經系統的分泌激素有關系,這個時候一定要注意休息,不要緊張和焦慮,調節好自己的心態,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語音時長 1:10”
-
月經推遲如何催經月經推遲,首先要排除懷孕,然后才能催月經的。在月經推遲7天后,有性生活的人,首先要考慮懷孕了,需要去醫院查一下血hcg值,如果正常,就要藥物催月經的。一般來講是用黃體酮膠囊口服,一天100mg,每天一次,連續吃5天。或肌肉注射黃體酮20mg,每天一次,連續3天。停藥5-7天來月經的。
-
月經推遲40天可以催經嗎?病情分析:在月經推遲這么久,又確定沒有懷孕的情況下,是可以用藥物來進行催經的。月經推遲一般是由內分泌紊亂所造成的,偶爾推遲一次是沒有什么關系的,這有可能是因為環境的改變、精神壓力大、長期熬夜所造成的。但是如果長期是這樣的話,就要到醫院進行激素6項檢查,來確定病因再進行對癥治療。意見建議:平時不要熬夜,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注意個人衛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盡量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
月經推遲怎么催經最快月經推遲考慮是精神壓力大、貧血、內分泌失調、卵巢功能減退、宮頸炎等原因導致,可以通過調整心態以及應用藥物改善。1、精神壓力大:如果長時間處于精神壓力過大以及情緒緊張的狀態中,很容易導致月經推遲,所以平時一定要做好心態調整,應保持積極樂觀。2、貧血:機體的造血物質不足會引起紅細胞以及血紅蛋白生成減少,
-
月經推遲可以用什么辦法催經?由于引起女性月經推遲的原因不同,所以催經的方法就會有一定差異。如果女性是由于環境改變后,導致排卵延遲而引起的月經推后,檢查彩超內膜厚度已經超過十毫米以上,這時就可以考慮具有活血化瘀的中藥來進行催經,比如口服益母草顆粒以及逍遙丸,還可以進行艾灸下腹部也具有溫經活血,調經止痛的作用,可以促進月經盡快來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