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膝酸軟是中醫臨床中非常常見的一個疾病,往往提示肝腎的虧虛,中醫理論認為,腰為腎之府,腎主骨生髓,當腎精充足腎氣才會旺盛,腎氣旺盛才能發揮,腎主骨生髓的正常的生理作用,那么腎周圍的腰椎及腰椎旁的肌肉、筋膜等軟組織,才能夠得到腎氣的溫煦,這樣腰部的肌肉、腰部的骨骼,才可以發揮正常的屈伸活動功能,腰部才能夠靈活,反之如果腎氣不足,患者就容易出現腰酸的癥狀,如果偏腎陽虛,患者還會出現腰部的疼痛不適。
中醫理論還認為肝主筋,筋匯于陽陵泉,膝為筋之府,顧名思義中醫的經筋理論認為,全身的筋都匯聚于膝關節以下的陽陵泉穴,從現代解剖學來看,膝關節主要通過周圍的內外側副韌帶、髕韌帶,以及關節內的前后交叉韌帶及關節外的關節囊,來連接膝關節的骨性結構,所以膝關節周圍的經筋,只有在肝血充足的前提條件下,這些經筋才能得到正常的滋養,膝關節才能夠發揮正常的屈伸活動,反之肝血不足,在膝關節周圍的經筋功能,發揮受到影響,容易出現膝關節打軟的現象,綜上所述,腰酸提示著腎氣的不足,膝打軟提示著肝血的不足,因此患者如果出現腰膝酸軟的癥狀,往往提示肝腎功能的不足,肝腎功能不足的患者也就容易出現腰膝酸軟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