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以后如何進行康復鍛煉,根據骨折愈合的過程,康復鍛煉可以分為三期。第一期是康復訓練的早期,即傷后一到兩周,這個時候傷肢腫脹疼痛,骨折斷端不穩定,容易發生再移位,因此這個時候的功能鍛煉,主要的目的,是促進患肢的血液循環,以利消腫和穩定骨折。康復訓練的主要形式,是傷肢肌肉的等長收縮,就是在關節不動的前提下,肌肉做有節奏的盡力收縮和放松,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繃勁和松勁,通過肌肉的等長收縮,可以預防肌肉萎縮或者粘連。第二期就是康復訓練的中期,就從傷后兩周到骨折的臨床愈合,這個時候,傷肢的腫脹逐漸減退、疼痛減輕,骨折斷端有纖維連接形成,逐漸開始有骨痂形成,骨折處于日趨地穩定。因此此期的時候,除了繼續,做傷肢的肌肉收縮訓練外,可在康復治療師的幫助下,逐漸恢復骨折遠近端,沒有固定的關節的活動,并逐漸由被動活動轉為主動活動,以防止鄰近關節的,關節活動度下降。
在病情允許的時候,應該盡早起床進行全身活動,此外可以配合理療,以及達到消腫、化瘀,并促進骨痂形成的目的。隨著骨折有足夠的骨痂形成,可以進一步,擴大活動的范圍和力量,由一個關節到多個關節,逐漸增加主動的關節屈伸活動。第三期就是康復訓練的后期,這時候骨折臨床已經愈合,或是已經去除了外固定,這時候骨骼有了一定的支撐力,但大多數存在,鄰近關節的關節活動度下降,肌肉萎縮等功能障礙。因此此期康復的目的,是恢復受累關節的關節活動度,增加肌肉的力量,使肢體功能恢復,康復訓練的主要形式,是以傷肢關節的主動活動,和負重練習為主,使各關節迅速恢復到,正常活動范圍和肢體的正常力量,恢復期進行康復的同時,可配合理療及步態訓練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