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中認為“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發始墮。六七三陽脈衰于上,面皆焦,發始白。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意味著女性從35歲既開始衰老,可分為35-42、42-49以及49歲以上三個階段。
每個階段女性衰老的表現有所不同,35歲開始女性多為初老,多表現為身體素質下降,面色開始變得憔悴、發黃,頭發也開始脫落。而42歲開始,女性開始出現頭發變白、顏面焦枯。49歲開始女性逐漸進入更年期,出現潮熱盜汗、失眠健忘、抵抗力下降等問題。
為了延緩衰老,維持健康,女性應該盡早開始抗老防衰,干預衰老的進程。早在上世紀中葉就已經提出,衰老是由生命過程中腎中精氣不斷消耗、五臟虛損、氣血陰陽虧虛所致。并根據“神氣精血之充沛,臟腑功能健運,經絡氣血調達,為抵抗衰老之原則”,總結出“抗老返青,必須采取如農業追肥的方式,補養自身新生的機能,方法主要在于補固精氣,保護臟腑。只要精氣不散,臟腑不損,天年未盡,便無死理,即使生機已盡,也可無病而逝”。
根據這些理論,研創出了獨特的抗老防衰方藥,即補固精氣的益腎強身丸和保護臟腑的防衰益壽丸。這兩個藥是一組對藥,兩藥配合,可以達到抗老防衰、祛病強身的目的。
其中益腎強身丸功能主要是益腎填精,補氣養血。用于腎精不足,氣血兩虛,胸悶氣短,失眠健忘,腰酸腿軟,全身乏力,腦力減退,須發早白等癥狀。防衰益壽丸功能主要是滋陰助陽,培元固本。用于氣血陰陽虧虛所致的面色無華,氣短懶言,神疲乏力,畏寒肢冷,健忘失眠,多夢,五心煩熱,盜汗或自汗,頭目眩暈,食欲不振,便溏或便秘,月經不調,小便頻數或夜尿多等癥狀。
兩藥作用不同,在服用時往往宜一早一晚配合使用,益腎強身丸應該在早上服用以補固精氣,防衰益壽丸應該在晚上服用以在睡夢中調理臟腑功能,二者不建議顛倒順序服用。這也是益腎強身丸、防衰益壽丸不同于其他如六味地黃丸、金匱腎氣丸等滋補類藥物的特別之處。
如需用藥,或想要了解更多的用藥知識,請咨詢醫師或藥師,在其指導下合理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