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糞便常規檢查:有時需反復幾次才有意義,有助于腹瀉病的病因和病原學診斷。
2.大便培養:對確定腹瀉病原有重要意義,1次糞便培養陽性率較低,需多做幾次,新鮮標本立即培養可提高陽性檢出率。
3.大便乳膠凝集試驗:對某些病毒性腸炎有診斷價值,如輪狀病毒,腸道腺病毒等,有較好敏感性和特異性,對空腸彎曲菌腸炎的診斷有幫助。
4.糞便還原糖檢查:雙糖消化吸收不良時,糞便還原糖呈陽性,原發性者以蔗糖酶-異麥芽糖酶缺乏最常見。
5糞便電鏡檢查:對某些病毒性腸炎有診斷價值,如輪狀病毒性腸炎,諾沃克病毒性腸炎等。
6.血白細胞計數和分類:病毒性腸炎白細胞總數一般不增高,細菌性腸炎白細胞總數可增高或不增高,半數以上的患兒有桿狀核增高,桿狀核大于10%,有助于細菌感染的診斷。
7.血培養:對細菌性痢疾,大腸埃希桿菌和沙門菌等細菌性腸炎有診斷意義,血液細菌培養陽性者有助于診斷。
8.血生化檢查:對腹瀉較重的患兒,應及時檢查血PH,二氧化碳結合力,碳酸氫根,血鈉,血鉀,血氯,血滲透壓,對于診斷及治療均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