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慢性心力衰竭的病人本身就具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心腦血管病的高危因素,有發生腦卒中的基礎,老年缺血性心臟病患者往往存有不同程度的腦動脈硬化導致腦供血減少,另外臨床上僅重視了acei貝塔受體阻滯劑、利尿劑、洋地黃等藥物的應用,以及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改善的效果。對抗凝藥,特別是低分子肝素及阿司匹林的使用未引起足夠的重視,因此對該類患者應詳細詢問病史再使用抗心衰藥物的同時加用抗凝劑,密切觀察臨床癥狀體征變化,以便盡早發現腦梗死,防止延誤治療。
血糖水平也是心衰患者發生腦梗死的重要因素,低血糖在腦梗死的發病中是不可忽視的因素,糖尿病患者在應用胰島素治療時,應注意監測血糖使其維持在八至十毫摩爾每升之間為宜。
慢性心衰病人一般均有水鈉潴留、雙下肢水腫,住院病人一般屬于加重期,臥床和活動受限,血液流速減慢,食欲欠佳,低蛋白血癥,臨床補充白蛋白等膠體液,改善心功能,提高利尿效果,使用利尿劑特別是靜脈使用,血液流速緩慢,以上這些因素均增加了血液粘稠度,因而容易產生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