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v的傳播可歸為四種途徑:經過血和血制品傳播、破損的皮膚和黏膜傳播、性接觸傳播和母嬰垂直傳播。在高流行區,乙型肝炎病毒最常見的傳播途徑是母嬰傳播或在幼兒期的兒童間傳播。乙型肝炎低度的流行地區以及成年人的人群中,性傳播和使用被污染的針頭是主要的傳染途徑。乙型肝炎病毒不會通過受污染的食品和水傳播,通常不會在工作場所通過一般接觸傳播。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潛伏期為30到180天不等,平均75天,乙型肝炎病毒在體外可存活至少七天,在此期間如果一定量的病毒進入未接種乙肝疫苗的身體依然可以造成感染。
預防措施包括大力推廣安全注射,對牙科器械內鏡等醫療器具進行嚴格消毒,防治醫源性傳播。服務業行業中的理發,刮臉,修腳,穿刺及紋身等用具嚴格消毒,注意個人衛生,不共用剃須刀和牙具等。進行正確的性教育,如果性伴侶為抗原陽性的患者,應接種乙型肝炎疫苗,對有多個性伴侶者應定期檢查加強管理,性交時使用安全套。對抗原陽性的孕婦應避免羊膜腔穿刺并縮短分娩時間,保證胎盤的完整性,盡量減少新生兒暴露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