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結核是由結核分枝桿菌引起的慢性傳染病,以肺部受累形成肺結核。排菌患者為其重要的傳染源。人體感染結核菌后不一定發病,當抵抗力降低或細胞介導的變態反應增高時,才可能引起臨床發病。
本病的基本病理特征為滲出、干酪樣壞死及其他增殖性組織反應,可形成空洞。常見的臨床表現為午后低熱、乏力、食欲減退、消瘦、盜汗等。若肺部病灶進展播散,常呈不規則高熱。婦女可有月經失調或閉經。通常為干咳或帶少量粘液痰,繼發感染時,痰呈粘液膿性。
約1/3患者有不同程度咯血,痰中帶血多因炎性病灶的毛細血管擴張所致;中等量以上咯血,則與小血管損傷或來自空洞的因管瘤破裂有關。若能及時診斷,并予合理治療,大多可獲臨床痊愈。肺結核外科治療最常用的手術方法仍是肺切除術,它是消滅慢性傳染病源,預防復發和治療各種嚴重并發癥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