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部位的骨關節炎中醫藥物治療也是不相同的,中醫是辨證論治的,同樣的證型治法和遣方用藥是不一樣的,因為中藥有寒熱溫涼四性以及辛酸甘苦咸五味,還有升降浮沉四種在機體上下、表里作用機制,也就是不同藥物走向是不一樣的,有的藥物辛溫升散往上滋皮等,有的藥物苦寒沉降往下滋臟腑,因此針對不同的部位,可以通過不同走向的藥物,把藥力直接帶到患處發揮更好的效果,此為方藥中引經藥的作用。
而針對骨關節炎,若痛在頭項部,可以選用葛根、羌活、天麻、桂枝等;若痛在上肢,可以加桑枝、桂枝、姜黃、透骨草、海風藤、伸筋草等;若痛在指尖關節,可加透骨草、豨薟草等;若痛在腰部,可以加補骨脂、杜仲、續斷、狗脊;若痛在下肢則側重用杜仲、懷牛膝、羌活、防己、木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