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需依據發燒的類型,發燒的高度以及發燒持續時間和個人體質而定。一般情況下,用退燒針后,30分鐘左右見效,當出現發燒體溫小于38.5℃時,往往采取物理降溫,比如給予冷敷額頭,酒精擦于大動脈搏動處,或者洗溫水澡來起到蒸發散熱的作用。
如果患者體溫持續大于等于38.5℃,才給予藥物退熱,如果體溫沒有到39℃給予口服退燒藥物,如洛索洛芬片口服,或者是雙氯芬酸鈉塞肛,進行退熱治療。
如果體溫處于高燒大于等于39℃可以給予退燒針肌肉注射退燒,比如給予復方氨基比林針2ml進行肌肉注射,起到退燒作用。復方氨基比林注射液屬于解熱鎮痛藥物,能夠治療發熱,頭痛,關節痛,神經痛,風濕痛與痛經等疾病,能夠抑制下視丘前列腺素迅速的合成與釋放,恢復體溫調節中樞感受神經元的反應性,而起到退熱作用。
還能夠抑制乙酰苯胺類解熱鎮痛藥來,起到鎮痛的作用,它能夠抑制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前列腺素的合成,導致外周血管擴張,從而達到出汗散熱作用,因此,退燒針一般用藥后,30分鐘左右即可見效,但也需依據不同病人、不同身體狀況、不同體溫高度具體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