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的肝病都會導致皮膚發黃的癥狀。很多人患有肝臟、膽道疾病的時候,由于血液中膽紅素的濃度增高,眼白部位和皮膚顏色常常會變黃,在醫學上稱為黃疸。在正常情況下,血液中衰老的紅細胞自然破壞后就釋放出血紅蛋白,血紅蛋白在體內轉化為間接膽紅素,間接膽紅素隨血液進入肝臟,在肝細胞內轉換為直接膽紅素,直接膽紅素最后排入腸道,隨著大便排出。
如果肝臟發生了疾病,膽紅素就會大量返流或存留在血中,血清膽紅素量就可以升高。當血液中血清膽紅素量升高到一定的濃度的時候,鞏膜、皮膚黏膜就會發黃,也就有黃疸出現。所以,出現皮膚和尿液發染的時候,千萬不要掉以輕心,一定要去正規的醫院檢查和治療,查找導致黃疸的原因,方能治愈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