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是一種由新型布尼亞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臨床表現多樣,主要包括發熱、血小板減少、肝腎功能損害等癥狀。該病起病急驟,病情兇險,需及時診斷和治療。
1、發熱:
患者通常急性起病,首發癥狀為發熱,體溫多在38℃以上,甚至可達40℃或以上,呈稽留熱或弛張熱,伴有畏寒、頭痛、肌肉酸痛等全身中毒癥狀。
2、血小板減少:
隨著病情發展,患者可出現血小板減少,表現為皮膚、黏膜出血,如瘀點、瘀斑、鼻出血、牙齦出血等,嚴重者可發生消化道出血或顱內出血。
3、肝腎功能損害:
部分患者可出現肝腎功能損害,表現為轉氨酶升高、黃疸、少尿、無尿等癥狀。嚴重者可發生肝腎綜合征,危及生命。
在治療方面,目前尚無特效藥物,主要以支持治療為主。可使用利巴韋林、干擾素等抗病毒藥物,同時配合輸血、血漿置換等支持治療。對于重癥患者,還需使用糖皮質激素、免疫球蛋白等藥物進行沖擊治療。在治療過程中,需密切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及時調整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