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時期濕疹的治療原則包括濕疹急性期治以清熱利濕,佐以祛風;亞急性期治以疏風清熱,佐以利濕;慢性期治以養血疏風潤燥。
1、急性期濕疹表現為急性發作,病初為原發性和多形性皮疹,常呈對稱分布,多發于手、足、面、耳、前臂、小腿等外露部位,嚴重時可擴展全身,發作時在紅斑基礎上可見丘疹或小水皰,融合成片,境界不清,常自覺瘙癢或灼熱感,抓后呈現點狀滲出或小片糜爛,若有繼發性感染可出現膿皰、膿液及膿痂,重癥者可伴有發燒及淋巴結腫大等全身癥狀,病程一般為2-3周,治療不當后可轉為亞急性或慢性。治法是清熱利濕,佐以祛風,方用消風導赤湯或萆薢滲濕湯加減。
2、亞急性期濕疹是急性濕疹經治療紅腫及滲出減輕,進入亞急性期或由慢性濕疹加重所致,以小丘疹、小片輕微增厚和結痂為主,間有少數丘皰疹及小片糜爛,但滲液較少,經久不愈會發展為慢性濕疹。治法是疏風清熱,佐以利濕,方用消風散加減。
3、慢性期濕疹常由急性或者亞急性濕疹遷延而成或少數開始即呈慢性,多見于手、足、股部、乳房、外陰及肛門等處,皮膚增厚、浸潤、表面粗糙、苔蘚樣變,可有色素沉著或色素減退及鱗屑,邊緣較清,病程慢性,延續數月或更久。治法是養血疏風潤燥,方用四物消風散或地黃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