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血壓高一般是由遺傳,飲食失調,作息不規律等原因引起的,一般通過改善生活方式和服用藥物治療。
血壓高是指以體循環動脈血壓(高壓和/或低壓)增高為主要特征(高壓≥140毫米汞柱,低壓≥90毫米汞柱),可伴有心、腦、腎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質性損害的臨床綜合征。
1、遺傳:父母有血壓高,子女患此病的風險率也會提高。有的雖然平時血壓不高,但在精神緊張或劇烈運動時,血壓上升的幅度會明顯超過其他人。應改善生活方式以保護情緒穩定為主,避免大叫、大笑、暴怒、精神緊張、劇烈運動等誘發血壓高的因素發生,在血壓高癥狀較重時可服用減壓藥如硝苯地平、馬來酸依那普利等。
2、飲食失調:青少年長時間攝入高鹽、高糖、高脂肪、低鈣、低維生素和低纖維素食物。這種三高三低的食譜,是青少年患血壓高的危險因素之一。應改善生活方式以改善飲食習慣為主,如少吃肥肉及含膽固醇高的食物(動物油、魚子等),可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以及牛奶、蘑菇等食品,要限制鈉鹽攝入量,要戒煙、戒酒等,如果血壓高的癥狀還是比較嚴重可服用降壓藥如卡托普利、氫氯噻嗪等。
3、作息不規律:由于學習壓力大,精神過于緊張,睡眠質量下降,長期熬夜等因素,容易引起青少年內分泌功能失調,從而導致血壓高。應改善生活方式以保證足夠的睡眠時間,不要過多熬夜,堅持體育鍛煉為主,適當的放松心情如聽音樂、看電影、旅游等緩解精神緊張和學習壓力。若血壓高的情況還是比較嚴重可服用降壓藥如培哚普利、坎地沙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