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協調性差可能是年齡過小、睡眠不足、缺乏鍛煉、腦外傷、腦梗死等原因引起的,可以通過拍皮球、跑步、跳繩、扶物下蹲法、練太極拳等方法鍛煉。建議到正規醫院就診,并遵醫囑采取正確的方法進行鍛煉。
1、年齡過小:
兒童年齡過小,骨骼系統還沒有發育完善,所以會出現身體協調性不好的情況,這屬于正常現象,無需特殊治療。可以讓孩子練習拍皮球,能綜合協調各種感官。
2、睡眠不足:
經常熬夜會導致大腦疲勞,從而影響運動皮層功能,導致肢體協調性差,通常還會伴隨打哈欠、犯困、精神不振等癥狀。建議飯后一小時適當跑步,既能夠提高睡眠質量,也能夠鍛煉全身肌肉,使身體的協調性提高。
3、缺乏鍛煉:
長期不愛運動的人通常身體靈活度較差,可能會影響肢體的協調。由于跳繩時需要手腳配合共同完成,因此可以調節身體協調性,也可以增加關節的靈活度。
4、腦外傷:
腦部受到外力撞擊可能會導致腦神經受損,造成身體協調性變差,可表現為行走或站立時搖晃。采取扶物下蹲法反復進行鍛煉可達到運動治療的目的,必要時可遵醫囑服用甲鈷胺膠囊、維生素B1片、腺苷鈷胺片等營養神經的藥物進行治療。
5、腦梗死:
主要是腦部血液循環障礙引起,會導致大腦缺血缺氧,可能會造成大腦皮層功能受到損傷,從而引起身體的運動功能下降,有身體協調性差的表現,可伴有惡心、嘔吐、感覺障礙等癥狀。可以遵醫囑施行開顱減壓術、部分腦組織切除術等手術,術后可以通過練太極拳來提高患者的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環,有助于改善腦部供血,促進身體恢復。
在患病期間應該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鍛煉的時間不宜過長,應控制在30分鐘左右。同時應該遵醫囑定期到醫院復查,可以了解病情的進展,有利于醫生調整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