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肛在臨床上稱為直腸脫垂,一般直腸脫垂到完全性直腸脫垂的程度必須做手術。
直腸脫垂指直腸壁部分或全層向下移位,患者早期癥狀可以不典型,只表現為肛門不適和排便不盡感。疾病持續發展可有直腸黏膜自肛門脫出的表現,初發時表現為排便時肛門腫物脫出,便后自行還納,后可表現為腫物脫出漸頻,體積增大,便后需用手托入肛門內,伴有排便不盡和下墜感。
直腸脫垂病因尚不完全明了,認為與多種因素有關,如解剖因素、腹壓增大、疾病牽拉直腸黏膜等。根據直腸壁結構脫垂的不同可分為完全性直腸脫垂、不完全性直腸脫垂。不完全性直腸脫垂多采用硬化劑注射治療,而完全性直腸脫垂則以手術治療為主,同時盡量消除直腸脫垂的誘發因素。患者還應積極治療便秘、咳嗽等引起腹壓增高的疾病,以避免加重脫垂程度,避免手術治療后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