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介紹
基本情況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定醫院是一所集醫教研防和對外交流于一體的三級甲等精神專科醫院。醫院創建于1914年,1990年成為全國精神科新藥臨床藥理研究基地;1999年成為國家藥品臨床研究基地;2000年成為首都醫科大學精神衛生學院,也是全國第一所精神衛生學院,是精神病和精神衛生專業的碩士點、博士點以及應用心理學碩士點;2006年成為北京地區精神病學專業住院/專科醫師培訓基地;2007年建立首都醫科大學精神病學系和臨床心理學系。醫院有職工878人,醫護技人員631人,具有高級職稱70人,病床800張。(占地約26800平方米)
醫院的掛靠單位有:中國心理衛生協會、中國藥物依賴治療中心、北京市精神衛生保健所、北京兒童少年心理衛生中心、北京市老年心理衛生中心、北京市精神疾病會診中心等。
醫療特色
長期以來,醫院一直以“生物—心理—社會”的醫學模式作為專業建設的指導方針,率先建立了精神科醫師、護士、臨床心理治療師、社會工作者和工娛治療師五支隊伍。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輔以多種綜合性康復治療,為患者保存、恢復社會功能及全面康復提供了良好的條件。逐級開放的康復病區和各具特色的工娛治療項目奠定了我院在精神康復領域的專業特色。
除普通精神科門診外,醫院根據不同人群的需求,開設了抑郁癥門診、焦慮障礙門診、心理咨詢、心理治療、老年精神衛生、兒童精神衛生、精神分裂癥家庭干預、中醫、男科(性心理)、特需門診等特色門診;;并開設了電生理檢測,無抽搐電痙攣治療等檢測治療項目。
醫院于2006年1月成立了全國首家抑郁癥治療中心,截止于2010年6月共診治來自全國各地的抑郁癥及雙相情感障礙患者31萬余人次;2009年7月中心推出了基于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全新治療模式——全病程量化治療,實現了對患者全病程、多手段及遠程的綜合治療,為抑郁癥患者帶來了方便、快捷的持續治療;2008年7月開設的焦慮障礙門診,完成了心理疾病患者與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就診通道的分開,減輕了心理疾病患者的就診壓力與病恥感;2009年5月建立的面對社會團體服務的“壓力管理中心”,為大眾的心身健康管理提供了科學有效的途徑。
社會功能
醫院的醫療任務面向全國,特別定位于急、重性精神障礙的門診及住院醫療;疑難精神障礙的會診醫療;與綜合醫院的聯絡會診;突發災難事件的心理危機干預等。早在2003年抗擊“非典”與2004年密云“彩虹橋”踩踏事件的心理危機干預;以及 2008年“膠濟鐵路列車脫軌事件”和“5.12”汶川地震的心理救援,我院醫務工作者均發揮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汶川地震中,作為國家心理救援隊的領隊單位,北京安定醫院先后派出28名業務骨干,奮戰災區32天,依靠先進的心理干預技術,為災區同胞撫平心靈創傷,得到當地政府和人民的好評。近年來,北京安定醫院又先后承擔了“新疆暴力事件”、“密支水庫墜機事件”等突發事件的心理危機干預工作。
此外,醫院還承擔著精神疾病預防與控制的大量工作,參加制定北京市精神衛生工作發展規劃、制定北京市精神衛生相關法規、條例和政策;指導16個區縣精神衛生保健和社區精神衛生工作,進行質量監控和人員培訓等。2003,醫院牽頭多家單位進行了抑郁癥流行病學調查,提供了北京市抑郁障礙人口的準確數字。2008年,掛靠在我院的北京市精神衛生保健所對北京市社區精神病患者進行逐戶走訪、調查、登記,對社區精神衛生工作者給予培訓指導,實現了北京奧運會期間未發生市轄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禍,為平安奧運提供了有力保障。
多年來,醫院領導重視健康教育和社會科普工作,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廣泛普及精神與心理健康知識,打造“心身健康進萬家”精品項目,堅持10年舉辦健康大課堂,數萬百姓走進了我院的健康課堂。醫院走進西城公安局、北京市治安總隊、廣電總局等政府機關,德外街道、金融街等社區,中央電視臺等媒體,中國銀行等金融機構,清華大學、地質大學、礦業大學等高校,以及多所中小學校,為市民答疑解惑,普及心理健康知識。 獲北京市科普先進單位、北京市“健康促進醫院”西城區科普教育基地等稱號,連續9年榮獲市、區健康教育先進集體和優秀健康促進醫院。
科教興院
在科教興院方針指引下,醫院不斷加大人才和設備的培養與引進。成立了精神病學、心境障礙、兒童精神病、臨床心理4個重點學科;中西醫結合精神病學、老年精神病學、康復精神病學、精神病護理學、急診精神病學、臨床流行病學和精神衛生管理7個培育學科。
承擔了多項不同層次的科研課題,包括國家科技部項目、國家自然基金項目、北京市科委重大項目、北京市自然基金項目、首發基金重點項目、首都醫科大學基礎與臨床科研項目等。近年來,醫院拓寬與國際接軌的渠道,邀請美國、英國、德國、挪威、加拿大等國家的精神和心理衛生專家來院進行專業交流,同時派出專業人員到國外進行學習深造,培養了一批中青年科研與臨床骨干,打造了一支敢于攻克大項目的科研團隊,牽頭主持國家科技部科技支撐項目“抑郁癥早期診斷方法和標準化綜合治療模式” 、“常見心理疾患的認知行為治療技術規范及示范模式建設” 課題的研究。承擔了北京市科委研發攻關項目“北京市精神疾病流行病學綜合調查”、“精神分裂癥與抑郁癥防治的適宜技術研究”。
2010年6月、9月和10月,醫院與中華醫學會、首都醫科大學和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合作,相繼承辦了“第19屆國際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及相關學科協會暨第6屆亞洲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和相關學科會議”(IACAPAP),“2010年世界精神病學協會國際大會暨中華醫學會精神病學分會學術會議”(WPA)和“2010年首屆亞洲精神分析大會”(IPA),體現了醫院在專業領域的學術地位和國際國內的影響力。
以著名神經精神病學專家陳學詩(已故)、張繼志、姜佐寧、田祖恩、蔡焯基、翁永振等教授為代表的老一代專家為精神醫學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并引領中青年精神衛生骨干力量,為安定醫院的騰飛與精神衛生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醫院先后獲得衛生部科技成果獎、北京市科技進步獎及高校優秀教學成果、教材、精品課程等多項獎項。
醫院愿景
醫院連續七年被評為首都文明單位,在無償獻血、人口與計劃生育、交通、綠化、愛國衛生、公費醫療管理等方面連獲嘉獎。 在“爭創精神醫學一流地位,拓展心理衛生品牌優勢”的戰略思維引導下,北京安定醫院將繼續發揮自身強勢和特色,開拓在心理衛生領域的品牌服務,向著把醫院建設成集精神醫學和心理治療為一體的“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綜合性醫療機構而努力!
歷史沿革
1914年由北洋政府京師警察廳創建于北京。
1928年由北平市衛生局和北平協和醫學院共管,命名為“精神病院”,成為北平協和醫學院的精神醫學教學醫院。
1948年改名為“精神病防治院”。
1949年北京解放,由北京市衛生局接管。
1958年經北京市政府批準改名為“北京安定醫院”。
1980年成為首都醫科大學教學醫院。
1994年稱為首都醫科大學附屬醫院。
2000年首都醫科大學精神衛生學院正式掛牌。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