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醫學特色中心,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總醫院
類型/級別: 三級甲等 綜合
醫保定點:未知
空軍總醫院創建于1956年10月,50多年來,在總部首長,空軍和空后黨委、首長、機關的高度重視和親切關懷下,在兄弟單位的大力支持和熱情幫助下,醫院牢記“姓軍”為兵宗旨,恪守“精益求精、滿腔熱忱”服務理念,努力建設以人文型、科技型、智能型、法制型、綠色醫院為基本框架的現代化醫院。醫院1993年被世界衛生組織評定為“國際愛嬰醫院”,1994年被總后衛生部評定為“三級甲等醫院”,1996年、1998年先后被國家衛生部、總后衛生部確定為全國、全軍臨床藥理基地。
醫院占地總面積15萬平方米,現實際展開床位1059張。工作人員1000多人,其中副高職以上276人,高學歷人員316人,空軍首席專家1人、空軍級專家13人。擁有PET-CT、雙源螺旋CT、高低場核磁、DSA、2微米激光腔鏡治療系統等高端醫療設備,總價值3.6億余元。擁有3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和專科專病中心:中西醫結合皮膚病重點學科、中西醫結合脊柱軟傷專病中心和中西醫結合代謝病專科中心;1個全軍醫學研究所:皮膚病研究所;7個全軍醫學專科(專病)中心:全軍臨床航空醫學中心、全軍中西醫結合正骨治療中心、全軍半匹配骨髓移植中心、全軍腫瘤放療中心、全軍小腸疾病內鏡診治中心、全軍心理衛生指導中心和全軍計劃生育優生優育技術指導中心。
醫院擔負野戰醫療所、空運醫療隊遂行保障任務,承擔著空軍駐京單位醫療保障任務,負責全軍飛行人員醫學選拔、疾病矯治、健康鑒定和新機改裝體檢任務;同時,還承擔了航天員醫學選拔任務。同時,為全國各地的地方廣大患者提供醫療服務。
2009年,醫院門急診接診130多萬人次;收治各類病員2.2萬多人次;實施各類手術1.2萬多例次。
2009年,醫院獲得1項國家重大專項、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全軍醫藥衛生重點課題、1項北京市重點課題、11項空軍后勤重點課題及其他各級各類課題50項。另外,醫院還首批獲得了人體器官(腎)移植資質。
空軍總醫院將進一步發揚優良傳統和作風,忠實履行軍隊醫院的神圣使命,堅持為部隊官兵、人民群眾提供優質醫療服務,不斷開創醫院建設和諧發展的新局面!
在與空軍共同成長的歲月里
在慶祝空軍成立60周年的時刻,我們既為空軍60年來所取得的輝煌成績感到無比驕傲和自豪,更感到作為空軍重要衛勤力量所擔當的使命責任之重大。回顧我院走過的53年歷程,在空軍、空后黨委的親切關懷下,醫院全面建設也取得了長足進步。本期,重點回顧了醫院在衛勤戰備和學科建設中所取得的一些成績。——題記
★空軍總醫院抗震救宵醫療隊用忠誠攀起生命的藍天
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汶川發生里氏8.0級特大地震,舉國同泣,天地同悲。災難無情人有情。空軍總醫院響應黨中央、中央軍委和胡主席的號召,全力以赴投入到抗震救災的斗爭中。從5月14日至7月21日,歷時69天,共派出醫療隊員126名,完成緊急救治2919人次,開展手術260例次,收治106人,后送危重傷員73名。深入19個村寨,走村入戶巡診2151戶11687人,門診診治4133人,完成消殺滅面積53.54萬平方米。皮膚病防治專家組巡診部隊18000余人次,診治各類皮膚病近千例,心理服務專家組提供心理疏導8389人次。
5月14日,空軍總醫院首批抗震救災醫療隊90名隊員奔赴震中汶川,迅速投入到抗震救災戰斗中。醫療隊先后輾轉都江堰紫坪鋪大壩,郫縣龍池鎮謝家坪寨,汶川縣綿虒鎮,阿壩州師專等4個作戰地點,深入汶川大山腹地,翻山越嶺走村入戶,積極開展巡防巡治,幫助災區恢復重建。醫院還分別派出皮膚、心理等專業的醫務人員深入什邡、彭州等地參加抗震救災。空軍總醫院抗震救災醫療隊被災區群眾親切地譽為“黨派來的救命恩人”。2008年被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全國抗震救災英雄集體”光榮稱號。
★為祖國選拔出第一批航天員
2003年10月16日清晨,中國首位航天員楊利偉乘“神舟”五號飛船自天外凱旋,實現了中華民族遨游太空的夢想。這次載入中國航天史冊的太空之旅,歷時21個小時,巡天60余萬公里,它的成功離不開我國航空航天醫學專家的保駕護航。
1996年11月,空軍總醫院接受了一項重任,從空軍飛行員中選拔預備航天員和教練員,這項任務被稱為“921工程”。航天、航空僅一字之差,但前者的體檢標準卻更為嚴格,從某種意義上說,航天環境適應性訓練實際上是向人類生理極限挑戰。時任空勤科主任張相堯帶領醫務人員,在沒有參照資料的情況下,經過幾十位醫學專家反復研討,歷時兩個多月,制定出科學、合理、操作性強的《航天員醫學選拔標準》,并依據《標準》從1506名飛行員中層層篩選,最終12名航天員、兩名教練員通過選拔。
★創立新學科,中西醫結合治療脊柱軟組織損傷
空軍首席專家、空軍總醫院副院長馮天有,對損傷退變性脊柱疾病的臨床研究建立了一套嶄新的學術思想體系,開創了中西醫結合臨床診治的新領域。1975年,馮天有首次提出脊柱內外平衡失調是損傷退變性疾病的理論基礎,單(多)個椎體位移是發病的主要病理改變,創立了以“棘突四條線”觸診法為主的脊柱物理診斷系統,治療上創用了“脊柱(定點)旋轉復位法”。馮天有針對腰椎間盤突出、頸椎病、峽部裂等一系列疾病,在發病機理上闡明了新觀點,診斷上提出了新內容,治療上創用了新方法,臨床上取得顯著療效。同時他還在四肢關節、腰臀部軟組織損傷等方面提出獨特的觀點和見解,國家衛生部為此舉辦了學習班向國內外廣泛推廣。曾榮獲“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和“全國中西醫結合貢家師承制博士生導師”。
★中西醫結合治療皮膚病
蔡瑞康同志是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代軍醫,他參照西醫制藥手段與檢測標準,積極對中草藥進行西式改造,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巧妙地實現了中、西藥物形態與療效的無縫對接,在皮膚病臨床用藥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從醫56年來,他先后研制出治療皮膚病的外用藥膏、藥水和內服中藥15種,各種治療儀器11種,自主研發的中西醫結合外用霜劑,從“1號霜”發展到“7號霜”,治療范圍從單一的濕疹、銀屑病拓展到痤瘡、化膿性感染以及黃褐斑、雀斑等數十種皮膚病。由他組方研制的中西醫結合成藥清熱止癢沖劑、痤瘡沖劑、甘草浸膏膠囊、TA液、二甲基亞砜溶液等15種內、外用皮膚病專用藥物成為皮膚病治療領域的常用藥、特色藥。
★成功研究“冠脈痙攣致血栓形成心肌梗塞動物模型”
1972年,按照周總理指示:“心臟病在哪里發病就在哪里搶救”,空軍總醫院率先組織駐京空軍醫院和門診部、干休所建立了“冠心病就地搶救急救網”,空軍總醫院心血管內科專家江一清研究的“冠脈痙攣致血栓形成心肌梗塞動物模型”,為院前急救做出了重要貢獻。她對360例院前搶救的急性心梗病例進行了研究,發現情緒和體力應激可導致冠脈痙攣、心梗和猝死,在國內首次證實應激可誘發輕中度冠脈病變,冠脈痙攣可導致冠脈斑塊破裂,血栓形成,心肌梗死和猝死。1985年,成功研究“冠脈痙攣致血栓形成心肌梗塞動物模型”,揭示了痙攣后體內的病理生理規律是缺氧、高凝、冠脈內皮細胞及功能損傷致血栓形成、心肌壞死和猝死。1990年又成功地創建“冠脈痙攣致左心功能不全動物模型”,并提出了有效搶救措施,使急性心肌梗死發生率從31%下降為2.2%;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病死率從26.1%降為4.3%,有效提高了院前搶救成功率。
★國內首例半匹配骨髓移植獲得成功
1999年5月25日,新華社報道空軍總醫院實施國內首例采用半匹配方法,對白血病患者施行異基因骨髓移植手術獲得成功。傳統的異基因骨髓移植要求,供者與患者骨髓染色體中的6個免疫標識要完全匹配,移植手術才可能成功。這6個免疫標識中的3個來自父親遺傳基因,3個來自母親遺傳基因。當年,空軍總醫院血液病科主任紀樹荃大膽采用半匹配骨髓移植技術,成功為一名11歲白血病患者施行了骨髓移植術。由于半匹配的骨髓之間的半匹配率更是高達百分之七十五,因此,半匹配骨髓移植方法無疑成為治療白血病的好方法。
★采用祖國醫學研制冠心病治療藥—參芍片
1973年,空軍總醫院心血管專家胡錦心在一次臨床實驗中發現,人參莖葉皂甙能明顯提高人體免疫功能,對心血管系統疾病具有防治作用。之后,胡錦心又在眾多的中藥群中挑選出活血化淤效果最好的白芍為第二味藥。在李介鳴、郭世魁等20多位著名中醫專家的幫助下,依據中醫“氣血相關”理論,成功研制出治療冠心病的純中藥制劑參芍片,經過臨床驗證,參芍片對心絞痛的治療率達94.71%,被作為十大搶救藥物之一用于臨床。胡錦心因此先后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三等獎和首屆中國科學技術博覽會金獎等五項獎勵,參芍片也被國家科委和總后衛生部推薦為第四屆世界婦女大會優秀產品。
★肋骨牽引架用于戰場救護
1985年,空軍總醫院心外科專家解士勝,針對胸部創傷后導致肋骨骨折的救治進行了研究,成功研制出治療重癥胸壁塌陷的野戰便攜式胸肋骨牽引架,臨床應用證實,該牽引架能糾正胸壁反常運動,恢復正常的呼吸循環功能,直至胸肋骨骨折愈合。這項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從那時起,野戰便攜式胸肋骨牽引架便廣泛應用于戰場救護、公交事故現場救治以及傷員轉運和住院期間的持續牽引治療。
★讓三條腿孩子正常走路
1985年2月,新華社報道空軍總醫院骨科成功為一名長有三條腿的孩子進行了離斷手術,當時引起強烈社會反響。患兒王剛,1982年4月出生在湖北省一個農民家庭,王剛的兩條腿之間多長出一條腿,導致其無法正常行走。時任空軍總醫院骨科主任和憲正帶領醫生對患兒肢體情況進行分析,確定了手術方案并成功實施了手術。患兒術后身體狀況良好,并能站立行走。
★倡導現代放療技術治療腫瘤新理念
2000年6月,空軍總醫院腫瘤放療科夏廷毅將中國γ刀和國產頭部γ刀同時引入空軍總醫院,在國內首家開展三維CT模擬定位新技術。他將現代放療理念、先進的放療技術和臨床經驗相結合,通過對中國γ刀的深入研究,闡明了中國γ刀技術的治療原理、劑量分布特征和臨床應用技巧,首次提出了中國γ刀技術的人造布拉格峰和無創性粒子植入的概念和劑量學特征,還組織編寫了《γ刀臨床應用規范及操作指南》等多部專著。2006年初,夏廷毅參與研究的“全身γ刀(OUR-QGD型立體定向伽瑪射線全身治療系統)”榮獲2005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該項全身γ刀是由我國多學科先進技術集成創新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立體定向放射治療設備,可用于全身實質器官腫瘤的治療。
深情回望燦爛歷程
——跨世紀追訪記憶中的空軍總醫院
有這樣一批志士,從空軍成立那天起,就以一顆赤子之心擔負起守護空軍官兵健康的重任,并一代又一代的傳承著,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空軍總醫院人。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當年11月11日,人民空軍成為解放軍建制中年輕的獨立軍種之一。短短6個月之后的1950年5月,空軍黨委決定在北京組建空軍總醫院。一批批有志之士從新中國的四面八方匯集到北京,成為空軍總醫院首批創業者。他們白手起家,艱苦創業,吹響了空軍總醫院建設的號角。
自1956年10月16日正式開院的那天起,53年崢嶸歲月,53個荏苒春秋,一代又一代的空軍總醫院人,前赴后繼,勇往直前,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和辛勤汗水為空軍衛生事業書寫了輝煌的篇章。
歷史不會忘記,人民不會忘記。
馮天有,空軍首席專家,我國“新醫正骨療法”創始人,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在中西醫結合治療軟組織損傷的臨床研究上獨樹一幟,他創立的獨特治療手法—脊柱定點旋轉復位法,被稱作“馮氏手法”,被總后勤部評為“國醫名師”稱號,聘為“名老中醫國家師承制博士生導師”。
蔡瑞康,空軍級專家,著名皮膚病專家,中西醫結合治療皮膚病領域的“拓荒人”。先后研制出治療皮膚病的外用藥膏、藥水和內服中藥沖劑15種,皮膚病治療儀器11種。為保障部隊戰斗力,他曾冒著槍林彈雨,8上老山前線,跑遍了98%以上的前沿陣地,對部隊官兵“三爛”皮膚病進行深入細致調查研究,終于查明了病因,攻克了軍事醫學領域幾十年的難題。2008年,已是古稀之年的他,毅然奔赴汶川抗震救災一線,受到軍委胡主席通令表彰,榮立二等功。
江一清,著名心血管病內科專家,全國“三八紅旗手”。在國內首次證實冠狀動脈痙攣可形成血栓、心肌梗死和猝死,建立了冠狀動脈痙攣—血栓形成—心肌梗死動物模型,并提出了冠心病不穩定型心絞痛進行早期防治的新方法,為我國冠心病院前急救工作做出了突出貢獻。
楊雪琴,著名皮膚病專家,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致力于疑難皮膚病的研究,在國內率先倡導并發起醫患攜手共同應對皮膚病行動,深受患者信賴與好評。
潘天鵬、程錦倩、殷寧輅、徐嘉興、鄭培琴、袁之敏、秦文翰7位老專家早年畢業于圣約翰大學,被稱為“圣約翰七君子”,建院之初,他們放棄出國機會,毅然投身空軍衛生事業,成為一代青年的楷模。
紀樹荃、紀樹國同胞兩兄弟。哥哥紀樹荃,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著名血液病專家,在國內率先采用半匹配骨髓移植技術開展白血病治療并大獲成功。弟弟紀樹國,著名呼吸疾病防治專家,2003年春,當人們還沒有對“非典”引起足夠重視時,他率先通過媒體呼吁人們要高度警惕非典型肺炎,并做好預防工作。
上世紀80年代,毛高平、王石林、徐華等18位年輕有為的新生代醫務工作者走進空軍總醫院,為處于新老交替階段的空軍總醫院注入了青春與活力,被醫務人員形象地稱作“十八棵青松”。緊隨其后,夏廷毅、張挽時、李捷雷、伍驥、朱美財等一大批高學歷人才放棄地方醫院的優厚待遇特招入院,更為空軍總醫院建設帶來了勃勃生機。他們奮勇爭先,激情滿懷,迅速成長為新時期空軍衛勤保障能力建設的中堅力量。深厚的積淀,蓬勃的朝氣,跨入新世紀的空軍總醫院開始行進在自主創新的快車道,肝、腎移植,胰—腎聯合移植,角膜移植;半匹配骨髓移植治療白血病,立體放射治療顱內腫瘤,三維適形定向放射治療腫瘤;無創傷三維血管成像技術,計算機仿真內窺鏡技術;纖維小腸鏡的臨床應用,多尼爾手術操作平臺應用于泌尿外科疾病的治療,具有高科技含量的腹腔鏡等系列微創手術先后落戶空軍總醫院,國家、軍隊以及北京市科研成果獎項紛至沓來。
53年來,空軍總醫院人牢記宗旨使命,為部隊服務醫療隊上高山、下海島、穿戈壁、走沙漠,赴空軍邊遠艱苦連隊,為基層送醫送藥送溫暖。曾組派軍醫組,遠赴非洲贊比亞執行長達2年的醫療任務;還派出體檢隊,幫助非洲國家進行飛行員選拔體檢。醫院每年都派出思想好、業務精的專業骨干,到西部,特別是到西藏高原工作,不僅為人民群眾解除了病痛,還為當地培養出了一批又一批醫療骨干。
歷數空軍總醫院的建設成就,曾先后出色完成了援越抗美、對越自衛反擊戰、唐山地震抗震救災、’96聯合演習、’98抗洪、抗擊“非典”、“2005—聯合衛勤演習”、“中俄聯合演習”、汶川抗震救災、“衛勤使命—2009”等衛勤保障任務,多次受到上級表彰。特別在2008年的汶川抗震救災中,醫院抗震救災醫療隊被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全國抗震救災英雄集體”榮譽稱號。
而最令人難忘的,莫過于醫院為祖國航空航天事業所做的努力和貢獻。
上世紀60年代初,我國飛行員體格鑒定標準還是一個空白,所有的鑒定都要依據前蘇聯派遣的醫生提供。在一次年度體檢中,發現有8名飛行員,因睡眠心電圖監測出現“異常”心電波而面臨“停飛”。空軍總醫院派出醫務人員趕赴作戰部隊,對這8名飛行員實施24小時心電圖遙測,獲取了大量的科學數據,結果證實飛行員在飛行期間心電圖正常,他們的身體狀況完全符合繼續飛行的要求。從此,中國開始了自主研發中國飛行員飛行鑒定標準的新篇章。
隨著祖國航天事業的發展,空軍總醫院承擔了從飛行員中選拔航天員的體檢任務。經過縝密研究,發動集體智慧,群策群力,制訂出一套含社會、生理、心理于一體,多達200多科目,幾百個分類項目的航天員選拔體格檢查標準,并高標準承擔了我國第一批、第二批航天員的初選任務,為祖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航空醫學醫療體系的建立,使空軍總醫院逐漸羽翼豐滿,連續6次被評為全軍為部隊服務先進單位。堅持以做好新時期軍事斗爭衛勤準備工作為龍頭,以保障空勤人員、老干部醫療和部隊官兵身體健康為重點,高標準、高質量地落實好各項工作,已成為空軍總醫院人的共識。
醫院地址:北京市海淀區阜成路30號
乘車路線:乘車線路介紹?1. 從北京站方向來:在公主墳換乘40、368、724路釣魚臺站下車即是。?2. 從北京西站方向來:可乘坐40、724路釣魚臺站下車即是。?3. 從北京北站(西直門)方向來:可乘坐27、392、601路釣魚臺站下車即是。?4. 從北京南站(永定門)方向來:可乘坐運通102、運通202路釣魚臺站下車即是。?5. 從地鐵各站方向來:公主墳站下地鐵,換乘40、368、724路釣魚臺站下車即是。 萬壽路站下地鐵,換乘335路釣魚臺站下車即是。阜成門站下地鐵,換乘121路、335路釣魚臺站下車即是。?6. 從首都機場方向來:乘機場巴士到公主墳,換乘40、368、724路釣魚臺站下車即是。?乘出租車里程介紹?1. 從北京站至空軍總醫院大致距離為8公里。?2.從北京西站至空軍總醫院大致距離為5公里。?3.從北京北站至空軍總醫院大致距離為6公里。?4.從首都機場至空軍總醫院大致距離為40公里。?5.從南苑機場至空軍總醫院大致距離為32公里。??
聯系電話:010-68410099、68437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