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母乳性黃疸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病情描述:
母乳性黃疸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答醫生回答
病情分析:
首先,可能與母乳喂養不當、攝入量不足有關。其次,可能是由于新生兒膽紅素代謝的腸肝循壞增加,導致新生兒膽紅素吸收加快,出現母乳性黃疸。
意見建議:
建議日常注意喂奶時間和用量,暫停母乳喂養3天改為人工喂養。暫停母乳喂養期間,用吸奶器將母乳吸出,保證乳汁充分分泌,黃疸后繼續母乳喂養。
為你推薦
-
嬰兒黃疸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引起嬰兒黃疸的原因,可能有很多。首先我們要先看一下,他是生理性黃疸,還是病理性黃疸。對于生理性黃疸來說,實際上黃疸增高的原因,主要是和孩子一些生理因素有關系,比如說,孩子生后的血紅蛋白比較高,破壞比較多,或者他的肝酶發育得不太成熟,對黃疸的處理不是特別的好,這些都可以引起孩子生理性黃疸。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孩子是病理性黃疸,這個時候就可能有很多病理因素,導致孩子存在病理性黃疸。比如說我們最常見的,新生兒溶血癥或者新生兒感染,或者是紅細胞增多癥、頭顱血腫,甚至有些孩子,可能會有新生兒肝炎等等,這些病因都是引起,孩子黃疸增高的原發病。所以對于孩子來說,引起黃疸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我們在臨床上對于黃疸的治療,要注意先分析它的原發病,對黃疸本身和原發病,都做出合理的治療,才能幫助孩子徹底的退黃。01:15
-
黃疸肝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在臨床上能夠引起肝損傷的原因,都可以導致黃疸性肝炎。包括病毒性肝炎,像甲肝、乙肝、丙肝、戊肝,酒精肝,還有藥物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脂肪肝,都可以引起這種黃疸性肝炎。所以,黃疸型肝炎并不是都有傳染性,一定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只有患者體內有病毒的時候,而且能向外排毒的情況下,是有傳染性的。對于一些脂肪肝、代謝性疾病、酒精肝、藥物性肝損傷是沒有傳染性的。但是黃疸型肝炎,往往代表病情比較嚴重。另外,出現黃疸也未必都是肝病,比如梗阻性黃疸,病人有膽結石,阻塞了膽管也可以引起黃疸。把阻塞清除以后,黃疸就可以消退。所以,對于黃疸型肝炎,要根據患者的癥狀,結合實驗室的檢查,來進行綜合的分析和判斷。01:31
-
母乳性黃疸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母乳性黃疸可以分為早發型和晚發型。早發型又稱母乳喂養性黃疸,是由于母乳攝入不足,腸肝循環增加導,致血里膽紅素水平增高而引起。黃疸一般出現在生后3~4天,早期開奶和增加哺乳次數可以促進腸道動力,和減輕膽紅素的吸收,有助于預防母乳喂養性黃疸的發生。而晚發型母乳性黃疸一般發生在生后第1周后期,到第2周左右達到高峰,隨后逐漸下降。是由于母乳中葡萄糖醛酸苷酶水平較高,導致腸道通過增加腸葡萄糖醛酸與膽紅素的分離,使未結合膽紅素被腸道再吸收,從而導致膽紅素。晚發型母乳性黃疸在停止母乳喂養24~72小時會出現明顯的下降。語音時長 01:21”
-
母乳性黃疸的原因母乳性黃疸的原因至今為止并不是完全的清楚,現在根據它發生時間,可分為早發性以及晚發性兩類,早發性它發生的時間與生理性黃疸是相近的,認為只要是與母乳喂養不當,攝入不足有關,而晚發性多認為是新生兒膽紅素代謝的糖苷循環增加有關,常常發生在出生后一到兩周,可持續到8-12周.母乳性黃疸的臨床表現,主要是出生后母乳喂養,沒有其他原因而出現高的膽紅素血癥,膽紅素可以達到256到342微摩爾每升。以間接膽紅素升高為主,但是新生兒的一般情況良好,吃奶也好,生長發育正常,黃疸可以持續三周到三個月。語音時長 01:25”
-
黃疸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通常黃疸是由于膽紅素生成過多,肝細胞功能低下或有功能干細胞減少,肝細胞破壞結合膽紅素外溢,膽內型膽汁淤積,具體的情況和個人的體質還會具有一定的關系。建議一定要去醫院進行就醫,明確病因,對癥下藥治療,適當的是可以多喝一些溫水,飲食上也要多加注意。
-
黃疸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本病由膽紅素代謝障礙引起血清內膽紅素濃度升高所致。黃疸按病因可分為溶血性、肝細胞性和梗阻性黃疸。黃疸不及時診治,不僅會對肝腎功能造成損害,而且還會影響神經系統功能,嚴重可危及生命。所以早期積極治療,防止并發癥。
-
母乳性黃疸是什么原因引起母乳性黃疸通常是母乳因素、遺傳因素的原因引起。母乳性黃疸通常發生于純母乳喂養或以母乳喂養為主的新生兒,黃疸一般出現于新生兒出生3-5天以后,在約2周時達高峰,隨后黃疸逐漸消退。1、母乳因素:母乳性黃疸是在寶寶進食母乳以后出現的黃疸癥狀,如果母乳中含有高β-葡萄糖醛酸酶,可促進腸內葡萄糖醛酸和膽紅素的
-
母乳性黃疸是什么原因母乳性黃疸主要是遺傳、母乳中的酶引起的,建議就醫做進一步檢查,以免癥狀加重影響嬰兒正常生長。本病好發于純母乳喂養或者以母乳為主喂養的嬰兒,一般在出生后的3~5天出現,在14天后達到高峰,隨后可逐漸消退,本病病因尚不清楚,臨床研究表明本病可能有一定的遺傳原因,也可能與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酐酶比較高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