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性黃疸通常是母乳因素、遺傳因素的原因引起。
母乳性黃疸通常發生于純母乳喂養或以母乳喂養為主的新生兒,黃疸一般出現于新生兒出生3-5天以后,在約2周時達高峰,隨后黃疸逐漸消退。
1、母乳因素:
母乳性黃疸是在寶寶進食母乳以后出現的黃疸癥狀,如果母乳中含有高β-葡萄糖醛酸酶,可促進腸內葡萄糖醛酸和膽紅素的分離,使未結合的膽紅素在腸內再吸收,可增加肝臟處理膽紅素的負擔,從而出現母乳性黃疸。
2、遺傳因素:
如果新生兒存在肝臟UGT酶基因多態性,可能會影響患兒肝臟對膽紅素的處理能力,從而出現母乳性黃疸,表現為皮膚和鞏膜黃染,癥狀比較輕。
建議產婦在哺乳時注意喂養方式,可以少量多次的進行哺喂,出現不適癥狀時,及時去醫院就診。